照顧家庭的永恆方法


2391 期(2010 年 6 月 20 日)
◎ 三人行 ◎ 玫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幾年前,台灣校園書房出版了一本很棒的書《勇氣與謙卑──祈克果談作基督徒》。書中引人深思的寶貴洞見多不勝收,每每令我捨不得掩卷。在閱讀的過程中,較令我感到詫異的是,一生未婚、自幼成長環境也並不理想的祈克果(Saren Kierkegaard),竟然在書中捎帶地談到「照顧家庭的永恆方法」。

  更令我驚奇的是,祈克果實在是一語中的,那麼直截、準確地告訴我們說:「照顧家庭的永恆方法,就是在家裡散發沈靜的氣質」,道出了許多人長期以來模糊感受到的,卻不一定能訴諸語言的需要與渴望。他認為,一個家中最重要(寶貴)的東西,就是沈靜的氣氛,發揮著滋潤人的力量。而沈靜是一種氣氛,一種基調,不是靠掛窗簾、用燈光來營造。他說,能不能營造沈靜的氣氛,和妳(你)的存在有關,和妳(你)在家裡怎麼過活有關。

  請設想,對一個毫無自衛能力、又極具可塑性的小孩子來說,家裡最重要的是什麼?居住的房屋、玩耍的空間,或寬敞或窄小,很快就習以為常了。倒是家中的人,構成一種活的環境,一直透過互動,不斷影響、模塑著小孩的內心世界,令其變得豐富、明亮,或貧乏、幽暗。

  小孩即使長大了,經常到外面的世界勞苦打拼,他會想回家,家裡最吸引他的,也正是這種能令人安然放鬆休息的靜謐氣氛。

  祈克果進而勸告我們說:一定要每天用些時間,小心專注地讓敬虔的事深刻地印在心上。他認為,用神的話作鏡子的女人,在神的話這面鏡子中看見了自己,會變得沈默寧靜。

  我想到西方早期畫作中常見到的女聖徒肖像,總有說不出的一種特別的氣質,其實就流露著安祥與寧靜。然而這種美好的素質內涵又豈是女性的專利?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成了我們遠離天家之際、在地上時候的家(Relationships become our home away from Home)。

  人若多有機會沈浸在一個寧靜的內在空間,接受主愛的滋潤、調校、醫治,就會將那種靜謐帶入與其他人的關係中。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