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因病得福


2325 期(2009 年 3 月 15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是以出版、教育、醫療等各種文化事業作為福音的引導,而這些文化事業確實為近代晚清帶來新的思維和影響。特別在西教士設立的學校中,將西方近代的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科學、體育等基本的知識,以使在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吸收到西方的新知,開拓世界的視野,因而在所接受教育中提高了知識,以所學貢獻於中國社會,以致促成中國的現代化。

  在陳廷—所著《山西首富,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庸之傳奇》一書(見上圖),標明孔庸之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而他一度成為山西的首富、孔庸之就是宋耀如牧師的大女婿,亦即是國父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襟兄。孔祥熙之稱為首富,非因為他父親和祖父的富有所致。據其祖父孔慶麟和父親孔繁慈家境小康,而非大富人家,居山西太谷縣程家莊,村中孔家有九楝屋,孔祥熙一八八零年九月十一日即在九楝屋的井兒院出生,取名庸之。四歲由母親龐氏教讀《三字經》和《論語》。母於一八八六年病逝,父遷縣城鄰近的張家村開辦私塾,父兼母職,孔祥熙在父親學塾啟蒙,故在詩詞和四書打下基礎。時至一八八九年孔祥熙患上腮腺炎,就診中醫,多天不癒,又在肩上長出大瘡,群醫束手。孔繁慈在絕望中,即有意送到太谷縣城,基督教公理會所開辦的診所就醫。但由於孔繁慈為孔子後人,到洋人醫院就必須事先通報太谷孔氏族人俾得知曉。可是得來結果,遭到全族人的反對,經孔繁慈的通報只是一種族規,但為救兒子性命,況且孔祥熙是唯一繼後香燈,他不顧族人的責罵,毅然把兒子帶到太谷南街教會開設的仁術醫院求醫。山西人仇教頗深,西醫教士對孔子後人倍加禮遇,經過兩星期診治已有起色,最後亦要留醫一星期才得痊癒。小小童齡,在留醫一星期獲得免費施醫,兼且認識到許多洋醫生和護士,又可以參觀教堂和學校,由是影響孔祥熙一生的學業、婚姻和事業,以及他信奉耶穌基督的信仰。

  山西是中國內陸省份,風氣閉塞,在一八八一年有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神學院(The Theological Seminary at Oberlin)組織「歐柏林團隊」(Oberlin Band)前往中國山西佈道(見下圖,歐柏林團隊在山西合照),這是美國公理會到山西傳教之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書中有話】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