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5 期(2008 年 8 月 17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要面對和轉化失落了的夢想,需要我們的勇氣和創意。筆者年輕時都有一個未能完成的夢想。
中學時就讀英皇書院,不少同學都以入香港大學醫科為夢想,我也不例外,可惜會考和高考的成熟未及水平,最終是進了職業治療的行業,也算是跟醫學相關吧!但內心總有一些戚戚然的感受,甚至害怕踫上入了醫科的舊同學。當時情緒也有一段低落的時間。幸好,在修讀職業治療的過程,對心理學—精神病學有不少的興趣。畢業後也在精神病院工作一兩年。後來深感精神健康的重要,一個人若在崩潰前得到幫助,總比事後的治療更好,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所以便放下工作,修讀心理輔導。
因為全心投入了輔導的工作,也忘卻了起初自己要成為醫生的夢想。但後來編輯過一本書,名為《醫心者的獨白》,恍然體會到生命的有趣。我似乎是夢想幻滅,但它卻以另一種形態出現。醫治人的心與醫治人的身體也是一樣吧!回想自己的性格、甚至後來發現自己有「色弱」的情況,我都是比較合適當心理輔導多於當醫生。
轉化失落的夢想取決於我們有另一個同等價值,甚或比現有的夢想更大的價值意義的出現,我們就能夠輕看以前的夢想,跟它說聲再見,或許它會以另一種形態再出現呢!
我見到不少未婚的人士,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和志願。也見過不少不育的夫婦,收養了兒女,有一個快樂完整的家。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