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


2293 期(2008 年 8 月 3 日)
◎ 與大師對話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倘若一位天才的煉金術師移居到十九世紀,他會以甚麼為職業呢?當今天有上千家的航運公司,克里斯托伐.哥倫布又會變成怎樣?當戲劇還沒有存在或已經不再存在,莎士比亞又會寫些甚麼?

  「這並不是一些虛飾的問題。當一個人對某項活動滿有才能,而那項活動的指針卻已過了午夜(或者尚未指向它的一點鐘),他的才幹又會怎樣?它會改變嗎?適應環境?克里斯托伐.哥倫布會不會成為一條航運線的總裁?莎士比亞會不會為荷里活寫劇本?畢卡素會不會製作卡通動畫?抑或所有這些偉大的天才都得靠邊站,即所謂退隱到歷史的邊緣,為著自己的生不逢時、處於不屬於自己的時代、錯過了所指定的時刻並為之而生的時機,而充滿了宇宙的悲情。他們會不會放棄他們那些不合時宜的才能,就像林寶(Rimbaud)十九歲時放棄詩歌創作一樣?

  「…...

  「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以賣畫為生,而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需要為此感到羞愧。畢竟,維拉斯凱茲(Velasquez)、弗米爾(Vermeer)、林布蘭特(Rembrandt)不也都是畫商嗎?魯賓斯當然知道這些。不過雖然他不介意跟販賣奴隸的林寶相比,卻永遠不會跟那些賣畫的偉大畫家比較。他沒有一刻停止相信他的職業是毫無用處的。最初他曾為此感到憂傷,並且為到他這非道德性而責備自己。不過他最後告訴自己:有用最終又是甚麼意思呢?以現今世界的本相來說,它包含了歷世歷代所有人一切的努力。那意味著:最高的道德就在於無用。」─ Milan Kundera, “Immortality”, pp.290~291

  接續上次的話題,信徒往往有一個迷思,就是相信甚至在他出生之前,上帝就已經為他預備了一條一生當行的道路,而他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條道路,到底引向何方。

  這是多麼沈重的擔子啊。如果我們甚至有困難在中三的時候選擇文科或理科,入大學的時候主修心理還是工管,那麼一生的道路就更加不知道該從何考慮了。而我們能夠有的條件,就只是一堆模棱兩可、有待我們解讀的所謂環境印證,七嘴八舌的專業或非專業、屬靈或不屬靈的善意提醒,以及我們心猿意馬、經常改變的個人「感動」。難怪無論一個人受過如何高深的教育,每週星座、流年運程以及各樣的算命術數仍然對他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我當然讀過「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一三九16)可是上帝在祂的永恆中知道我些甚麼,跟我怎樣在世上過我的日子又有甚麼關係?難道我可以像「職業特工」那樣,走去複印上帝抽屜裡那份生命的藍圖?而就算我真的知道了,又會不會好像無數的故事和電影所預計,反而會搞亂了那「原本」的計畫(如果有的話)?抑或那段經文其實不過是要指出,毫無懷疑地,我們的一生都在上帝的蔭庇之下?

  約瑟一生坎坷:被親人賣為奴隸,為堅持原則而被誣陷入獄,因答允相助的人無端失憶而在獄中多呆兩年,最後因為替法老解夢,而一下子大翻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家總理。我們的問題是,倘若那最後一步才是故事的「戲肉」、生命意義的所在,那麼之前數十年的際遇又會不會只是蹉跎歲月的「冤枉路」?抑或前面的每一個遭遇,無論看起來如何微不足道,其實都是整個生命故事不可分割的部分,引領著邁向那最後的終點?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不單是在他生命力最旺盛的四十年之後,期間還過了另外四十年「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流放生涯;直到他按一般人來說到了「風燭殘年」,上帝才突然委以重得不得了的任務。可以想像六十餘歲的摩西,每日的黃昏坐在曠野的邊陲,乘著晚風,看著徐徐落下的夕陽,心想生命大概就是這樣了。而倘若他後來沒有在荊棘的火燄中接受召命,就像那些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那他的生命又算是白活了嗎?

  這些惱人的問題時常困擾著我們,因為畢竟我們大多數人大概都不會有約瑟或摩西晚年的遭遇;芸芸眾生又那有可能個個都是顯赫人物?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一些平凡一點的生靈可茲我們援引,譬如是那在世短短三十三年,一生坎坷而最後身懸十架的耶穌基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