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改動


2276 期(2008 年 4 月 6 日)
◎ 教會語文漫談 ◎ 姚志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一位作家在基督教刊物上寫了這樣的一句:「在香港,安全食水垂手可得。」讀者不難明白,這句意指在香港很易取得安全食水。但也許有些年長讀者不認可「垂手可得」這成語,認為它應作「唾手可得」才對。

  事實上,有些成語詞典不收錄「垂手可得」而只收錄「唾手可得」,近年出版的《漢語成語詳解詞典》即如此。這詞典給「唾手可得」的註解如下:「唾:吐唾沫。唾手:往手心上吐口唾沫,表示要動手」,整個成語解作「一動手很容易得到」。然而,也有些詞典兼收這兩個成語,例如信譽良好的上海辭書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成語應用詞典》。這詞典給「垂手可得」的詮釋如下:「垂手:下垂著雙手」,整個成語「形容不用動手,非常容易得到」。

  簡言之,這兩個成語涉及的動作不一樣,但總意相同:很容易得到某東西。問題是:成語可以改動嗎?

  讓我們看一個先例,那就是「每下愈況」被改動成「每況愈下」,甚至被後者取代,現今大多數成語詞典都用後者而不用前者作條目。前者是說愈是踩在豬的小腿下端就愈能檢測清楚牠的肥瘦;後者則表示情況愈來愈差。這個改動甚至取代,是語文學者所接受的。

  既然有先例可援,那麼把「唾手可得」稍微改動,新增「垂手可得」這成語應可接受,況且後者解得通。

  在教會圈子,我預測用「垂手可得」的會多於用「唾手可得」的。但兩者都有缺點:「唾手可得」所涉及的動作予人骯髒不雅之感,而「垂手可得」 所涉及的動作則與一般須伸手取東西不符。因此,我寧願用「輕易取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