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之一,作為學生們的老師,如何看待《學生報》情色版一事?在評論這事之前,我們需要考慮六個問題。第一,學生們衝入性的禁區。當當下社會對性的討論主要從婚姻和生育角度來理解時(性在婚姻和生育以外就是不道德),學生們的提問不容易令社會接受。第二,大學教育鼓勵獨立思考和對假設問題深入反省。因此,不可能在中學出現的課題會在大學出現。這並不是說,學生們不需要為所做的事負責任和不需考慮社會道德,而是應以不同態度來看大學。第三,學生們所用的字眼被指為不合體統(淫褻和不雅)。為何學生們不用學術語言包裝他們的問題?是他們沒有這樣的水平還是他們刻意面對性的禁忌?若是後者,這次爭論是因他們的坦誠而起。我們鼓勵坦誠還是虛偽的學術?第四,性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產生很多想像。那些可以問,那些不可以問;性想像可以到甚麼程度,甚麼程度的性想像就是越軌。坦白說,這與社會文化有一定關係。學生們的做法是否完全不可取?第四,情色版的目的是否為了增加流通量?是否鼓勵某種性生活?還是讓人開放地談性?若是最後者,學生們需要謙虛地評估其功效,而不只是以創作自由來自辯。第五,學生們受到社會風氣一定程度的影響,以致缺乏對社會意識的批判。結果,數年前,香港中文大學迎新營出現侮辱女性的字句。今次的情色版只是另一版本。學生們需要有批判意識,而非只是抄襲社會的意識。
以上的問題不是為學生辯護,而是社會不用這麼快就批判他們不是。為何我們不可以向學生們反映我們的擔憂?為何學生們覺得老師和社會的見解必然是一種控制?為何我們不可以有信任?無論如何,啟文兄的話-「他們以探索性觀念為題,實質上是賣弄風情,和坊間的色情刊物沒大分別。他們濫用自由,罔顧編輯的責任,為所欲為,這是社會不容許的。」-太重了。這樣的話或許贏了社會的掌聲,但將學生全盤否定並不公道。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