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以外


2219 期(2007 年 3 月 4 日)
◎ 情理互動 ◎ 陳孟賢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大學第九章》

  上期(第2218期)立中兄說到他的弟弟至今「依然徘徊於教會的門外」。又指出他弟弟仍然「離開了教會」,乃跟「在教會的經驗有莫大的關係」。

  最近加拿大有一個社會調查(由非基督徒主持的),發現加拿大人口中自稱「信神的」比例愈來愈高,但自稱「參加教會的」人口比例卻愈來愈低。據說,這還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趨勢。正如已故的楊牧谷牧師多次在他的全球宗教趨勢研究中強調的:廿一世紀有全球性的信仰復興熱潮,愈來愈多人追求靈性上的滿足,但同時建制性的宗教組織卻愈來愈萎縮。構成的圖畫乃是:坊間出現愈來愈多所謂靈性生活的產品(水晶、特殊音樂、自我認知課程等等),成為新興的消費市場,但另一方面,很多在歐洲的宏偉大教堂,每星期卻只剩下三幾個老人在其中聚會。

  其實,不必說得太遙遠。在我們華人教會裡,甚至只在我們的周圍,也愈來愈多聽見「我信神、但我不信教會」的說法,在下一代年輕人或在中年知識分子當中,這種說法尤其容易聽到。

  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為甚麼「教會經驗」如此容易令人失望?我們可以怎樣再面對關於教會的真理?例如,教會是「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教會是「基督為之而捨命的新婦」(弗五25),所以,愛主的基督徒,也該捨命愛教會?

  而且,正如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中的意思,正因為基督徒群體(教會)不完美,團契生活才真正有意義,才真正是屬靈生命的鍛鍊。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如果世上有一個完美的教會,「我」參加了之後,就不再完美了;因為,在地上,任何一個「我」,都是不完美的人。

  故此,根本的問題是「信仰」和「教會」可以分割嗎?人能夠「只信神而不投入教會」嗎?宗教歷史學家會告訴我們:「不可以。信仰和教會不能被分割。因為,基督教信仰,從來不只是抽象的教義,更不是能夠從基督教歷史中提煉出來的精華,仿似是從靈芝抽取要素而成為靈芝藥丸一樣。信仰和教會歷史無法分割。」

  其實,這些講法我們都知道。然而,在實際經驗中,很多弟兄姊妹又確實對教會生活失望。在我編輯的《加國華人教會》期刊中,今年將會有一個新專欄,名叫「牧心信箱」,專門回答信徒的信仰掙扎問題,以下的這類問題最多:「教會生活愈來愈沈悶,實在沒有動力投入教會。雖然說回教會敬拜是為了神,不應被人的因素左右,但每星期看見負責帶領敬拜的人素質低劣,團契聚會也是人人語言無內容,亦沒有屬靈表現,返教會是浪費時間,怎麼辦?」

  「教會以外」是一個很真實的信仰問題。我現於加拿大參加的教會,便曾經許多年以「將徘徊在教會門外的人帶回教會」(Church For the Unchurched)作為使命宣言。耶穌曾經說過:「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約十16),又能夠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