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訪客投訴者到成為顧客


2219 期(2007 年 3 月 4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幫助人時,了解求助者的心態是十分重要。最近流行的尋解面談(Solution-Focused therapy)對這問題有很好的討論。這理論將求助者的心態分為三種定位。包括一、訪客∕接待(Visitor/host);二、投訴者∕同情者(Complainant/Syrpathiaon);三、顧客∕顧問(Customer/Consultant)。

  作輔導者要相應求助者的定位作他的接待、同情者和顧問。

  曾受助者是訪客

  特別在夫婦輔導中,往往有一種不平衡的現象,就是其中一方不覺得需要接受輔導,他的出現可能是被迫或作一次的應酬。他每每會告訴輔導員他不發覺夫婦關係有甚麼問題,就算有,都不是他導致的;這些問題也不是輔導可以解決。輔導員會認同訪客的看法,像一個接待客人的主人一般,歡迎他、認同他,在談話中,盡量找到訪客一些真實的需要,將他的角色由訪客變成顧客。

  以下是對訪客一些可以運用的問題:

  「是誰的意思,要你來見我?」

  「你如何理解那人,為甚麼要你來見我?」

  「你認同他∕她的看法嗎?」

  「有人說你是問題,可能是真正問題呢?」

  「你想有甚麼要發生,好讓你不再需要來見我?」

  這些對話的目的是給予訪客一種肯定,他願意來已經是相當難得,若能點出一些他個人感興趣或需要的東西,他可能有機會再來。

  當受助者不斷投訴

  投訴者的角色也是十分普遍,當夫婦關係出現問題,求助者在痛苦和憤怒的情緒下,他容易落入一種「是對方令到我這樣」的想法,是他的責任,他改變了,問題就消失。輔導員應盡量表示同情,但指出投訴者有一些地方是受自我控制的,並不是完全受對方影響。表達同情的同時,輔導員是努力幫助投訴者看到關係上一些正面的東西,幫他轉移到顧客的角色去。

  以下兩條問題可以挑戰設訴者。

  「事情本來可以很差勁,但並沒有這樣,你可留意到你的配偶有甚麼可取的地方?」

  「假若你的配偶不會作甚麼改變,你會怎樣做?」

  當受助者是顧客

  當夫婦看到他們渴望的轉變是有可能發生的,而開始為美好的未來而努力,他們就是以顧客為定位,這也開始了我們作顧問的角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