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 有一個 夢想


2203 期(2006 年 11 月 12 日)
◎ 教會之聲 ◎ 吳淑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儘管不少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日趨興旺,週六晚的青少年崇拜座無虛席,但舉目四周,青少年的迷惘與失落,仍是今日香港社會以至教會所不容忽視。

  阿達的創路故事

  有研究調查發現,大專生愈擁有清晰的人生目標,他將來的發展路向必愈清晰。可惜我們常常慨嘆現今的青少年人,缺乏理想和人生方向,在求學的日子總是漫無目的,蹉跎歲月。

  近日偶然看到一集教育電視,是講一個年輕人追求理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阿達從小已無心向學,在求學的日子,總愛在街上流連、打架、飲酒、唱K,不是上警署,便是上訓導室。直至中五畢業,要出來社會做事,但感迷惘、困惑、身無所長。在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展翅計畫,學習化妝、美容、剪髮和形象設計。

  就是這樣,阿達發掘到生命中的另類潛能。每一次他替人剪頭髮,就好像經歷生產一般,當每次能完成一個好的髮型設計,他就有新生嬰孩誕生的喜悅。阿達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自己的形象設計學院,他會招募一班失業、失學的少年人,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另類潛能,給機會他們嘗試,去開創人生的另一片新天地。

  重建自我形象

  青年人情感的需要,往往被成人世界所忽略,如果父母教師最關心的只是學業上的成績,試卷上的分數,就業的薪金和前途,青少年便很容易以此作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結果是不言而喻,被別人比下去的自覺差人一截,抬不起頭,甚至討厭自己。本來自身原本擁有其他方面的優點,均因而無法察覺得到。阿達的故事,提醒我們年輕一代,均擁有他們獨特、潛藏的素質,只要給機會作多方嘗試,必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提供獨立自主機會

  年輕一代要透過不斷參與,嘗試在生活中學習做決定,才會慢慢鍛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家庭、教師和家長不應只扮演社會權威的角色,而應讓青少年參與、學習選擇、做決定、承擔責任和後果。就好像阿達一樣,忠於自己的選擇,從失敗中學習,努力求知創新,必能取得成功。

  家人的鼓勵和支持

  家庭是承載一個人成長、得著安全、保護和接納的重要地方。阿達得到媽媽的支持和肯定,讓他建立在為人設計形象上的信心;他姊姊也為幫助他達成理想而努力賺錢養家,阿達有感家人的支持和期望,更要囑咐自己努力向上,不負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

  保羅勸勉提摩太:不要叫人少看你年輕。這一代的青少年外表上熟透了,但內心仍幼嫩膚淺,亟需我們激勵打氣。教會牧養圈內外的青少年,當走的路還遠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