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機構合辦關愛宣教士研討會
學者倡多角度關顧宣教士


2114 期(2005 年 2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同路坊與中國信徒佈道會,及香港差傳事工聯會、香港宣道差會聯合舉辦的關愛宣教士研討會,於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於同路坊Wecare Center舉行,會上多位牧者、資深宣教士、心理學家,從神學、文化、心理學等不同角度,分享如何全方位關懷宣教士。

  研討會主題為「全方位關懷跨文化工作者」,講員之一,心理學家Kelly O'Donnell博士在分享中指出,宣教士這職稱背負太多文化包袱,面對日趨紛亂的時局,稱宣教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跨文化工作者」,或許是更適切的稱呼。他認為現時宣教士有五個壓力來源,首先是面對文化衝突,第二是學習語言及風土人情上的困難,第三是財政上的支援,第四是家庭和工作上的衝突,最後是面對情慾的試探。他認為宣教士不妨多與當地志願機構的同工交流,了解他們是如何克服文化差異,及語言上的隔閡。至於情慾上的試探,Kelly O'Donnell博士坦言這對單身的同工來說,是實際需要克服的困難,只是公開討論性,對很多教會機構仍是禁忌,不過從他的宣教經驗,一個能夠公開討論這問題的空間,對單身同工克服情慾試探是頗有幫助的。

  Kelly O'Donnell博士又指出,在關顧宣教士的工作上,亦要注意關顧的質素,他強調有質素的關顧往往比專業的關顧更有果效。他認為宣教士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曾接受專業的宣教訓練,第二類是本身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及其他範疇的專長,受到呼召而當上宣教士,而大部分宣教士屬於第二類。他認為宣教士可利用本身的人生經驗,互相開解及支持,達到有質素的關顧支援。此外,他認為宣教同工彼此可建立一個支援小組,每天撥出一定的時間彼此分享困難及代求。他指出很多宣教士因著工作煩重,忽略了團契生活,可是這正是關顧支援上的重要一環。

  講員之一曹姿孋宣教士向本報表示,無疑西方差會在關顧宣教士方面有豐富經驗,不過由於文化上的差異,歐美差會的關顧模式未必全部適用於華人宣教士。例如華人很著重於節日回家探望父母,差會同工便不時探訪宣教同工的父母,送上問候與關懷,讓身在海外的宣教士能安心專注工場的宣教工作。

  這次研討會的發起人之一龍維耐醫生表示,有宣教學者指出,二十一世紀主要的宣教工場是回教國家,而個性和睦的華人宣教士,在回教國家的工場將擔任重要角色。因此教會應加強差傳教育,讓信徒增加工場知識、跨文化傳福音及牧養技巧,特別是對宣教同工的關顧支援,使華人宣教會的宣教工作有更好的發展。香港宣道差會工場拓展總監翁競華牧師向本報表示,三天研討會的反應相當熱烈,特別是討論時間,同工都把握機會,彼此分享及交流在宣教事奉上的困難及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專題:牧養VS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