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冒起的亞洲教會~第六屆亞洲教會會議觀察


2073 期(2004 年 5 月 16 日)
◎ 文林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港澳同工與亞洲福音團契總幹事 Godfrey Yogarajah(左四)合照

  筆者剛出席「亞洲福音團契」(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Asia)每五年主辦一次的「亞洲教會會議」(Asian Church Congress)是次大會為第六屆,為期四天,由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假座離漢城有兩小時多車程的「雉岳山明聲長老會退修中心」(Myung Sung Retreat Centre)舉行。

  大會主題為「教會更新與成長 : 福音信仰的追求」,共有三百四十九位來自廿個國家與地區的代表,其中人數較多的有印度(六十二位)、日本(六十一位)、印尼(六十位),首次派代表團出席的蒙古也有十一位,而代表香港只有筆者與陳念聰醫生 (工作坊講員之一),澳門則有五位(其中三位為巴西宣教士於澳門服事)。

  亞洲面積佔全球23.5 %,有五十個國家在其內,卻佔了全球61%人口,基督徒人口仍少於整體人口的5%;穆斯林佔25%;印度教徒佔22%;佛教徒佔11 %,而基督宗教 (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佔8.5%。值得感恩的是自八十年代以來,亞洲教會有不錯的增長率,平均每年達3.6%。相比之下,穆斯林的增長為2%;印度教為1.5%;而佛教為1.2%。亞洲福音信仰人士正有後來追上的趨勢,現有一億三千萬,而北美的福音信仰信徒有一億四千八百萬。

  一方面,亞洲教會有令人振奮的人數增長,但另一方面,亞洲教會面對不少挑戰。其一就是來自穆斯林的逼迫;大會首晚(四月二十六日)傳來印尼安汶地區的與會代表Chris Marantika(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Indonesia院長),他的畢業生正在那裡設有聖經學院,師生十九人遇害。亞洲教會就是在苦難中成長,同時在經歷過苦難的地區,教會就愈發增長,如中國、印尼、印度等便是。亞洲教會又面對未得之民的挑戰,如全球一千七百三十九福音未及群體之中,一千一百零七屬於亞洲。一九九七年,估計亞洲有一百萬未成年人士以賣淫謀生;印度孩童有六成營養不良;而亞洲有六百萬人受愛滋病感染,印度、中國、泰國、柬埔寨等將面對更大的愛滋病挑戰。

  就筆者觀察,此次大會確實拓闊了對亞洲教會的認識,其中若干國家的福音發展,值得我們借鏡:

南韓

  「韓潮」正吹向東南亞,當港產片走向下坡,而韓劇及電影正塑造韓國為「東方荷里活」的形象。南韓教會也不甘示弱,差出一萬二千一百五十九位宣教士(2003年數字),其中56%(六千八百三十一位)在亞洲宣教。韓國有盧鳳麟(Ro Bong-Rin)、金明赫(Kim Myung-Hyuk)、金相福(Kim Sang-Bok)等優秀的神學工作者,而傑出的牧者更不勝其數!如是次接待「第六屆亞洲教會會議」代表食宿與交通的,就是當地的「明聲長老教會」(Myung Sung Presbyterian Church),此教會由金森煥牧師 (Kim Sam-Whan)成立,發展至今為韓國最大的長老會,崇拜人數六萬人,而出席每天晨禱會的有三萬人(二○○四年三月)。會期的一天,凌晨三時三十分乘車,前往這間教會,出席五時三十分的晨禱會。

  堂主任金森煥牧師出身貧苦家庭,透過自學至後來接受基本神學訓練。最初在鄉村教會服事十六年,事工不見果效;在給教會趕了出來後,與四十位信徒開拓現今的「明聲長老教會」。經歷不少困難與考驗,金牧師認定只有透過禱告仰望主,才能在黑暗中可見出路。當南韓不少晨禱會倒退之際,此間教會仍能維持每天早上有四堂晨禱會(上午四時三十分、五時三十分、六時四十分、十時正),而參加者不獨年長的及婦女,兒童及青少年也有八千名參與。金森煥牧師確信當教會一起禱告,教會就有能力站起來,而牧者須要身體力行,作美好的榜樣。他為人謙卑,信息簡單、直接、有力;難怪神如此使用他,並透過此間教會祝福全球,這間教會奉獻的四成用作堂會以外的宣教事工!

  筆者九十年代曾與宗派同工前往南韓教會考察,當時接待的為「忠顯長老教會」(一九五三年成立),已感不錯,再對比這次參觀「明聲長老教會」(一九八○年成立),深感南韓教會不愧在亞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南韓教會不獨在本土發展,當中若干教會領袖更積極參與普世的福音運動,如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Asia等;此種向外結連的精神,有助提升南韓教會走向全球化。

菲律賓

  再看另一國家菲律賓,按Robert Lopez (National Director of the Philippine Missions Association) 分享,現有五千一百間堂會,差出三千五百位宣教士。菲國宣教不能倚靠專業宣教士,現時有八百萬外勞輸往全球各地 (從事家庭傭工的居多),估計在亞拉伯地區就有一百五十萬。Lopez已組成網絡,裝備基督徒傭工為雙職宣教士,在這些「創啟地區」積極發揮使命。

印尼

  另一國家印尼,其教會領袖之一Chris Marantika,於一九七九年創辦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Indonesia (ETSI),強調1:1:1異象 (一代之中於每一鄉村成立一所堂會),要求神學生畢業前,能植一所有三十位受洗會眾的教會。他成立的神學院,現有六百位學生,並伸展出十六所「迷你聖經訓練學院」,共有一千位學生。自神學院成立以來,已有二萬六千所堂會透過學生與畢業生建立,七萬零五百人決志信主的,九成來自伊斯蘭背景。

反省

  這些亞洲地區的宣教事工,對比本港一向自恃擁有的優勢,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們有個別單一項目的傑出事工領袖,但整體教牧與工人質素,卻有極大的改善空間。不少教牧只追求「微觀事工技巧」,忽略了「宏觀國度使命」,單打獨鬥還可以,但走在一起,結集力量,發揮使命,殊非易事 !

  就筆者所見,我們過往有看低韓國及日本教會領袖的英語水平,但現今景況不再一樣;大會擔任主席與講員的,部分來自這些地區。相反,香港年輕一輩牧者的兩文三語水平有下降趨勢。(香港整體社會也是!)當今本港教會領袖最大的危機,是欠缺「大格局視野」具認受性的教會領袖,可操流利兩文三語,與亞洲及全球教會結連,主內交流分享。

  本港華人教會一向深受北美教會風氣影響,隨著中國在世界政治與經濟起飛,甚多教會的宣教使命轉向國內,容易忽略了亞洲地區的挑戰!亞洲教會正在冒升,成為新的宣教動力,本港教會又如何 ?

▲明聲長老教會(Myung Sung Presbyterian Church) 外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