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在於防疫


2020 期(2003 年 5 月 11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SARS新感染個案持續回落,政府已全速準備『重建香港』的全方位工作。據了解,一直一力主導SARS工作的行政長官董建華,已決定委任政務司長曾蔭權及財政司長梁錦松分別率領兩個專責小組,一個負責統籌防疫症、衛生的社會重建,一個負責統籌眾財金系統官員,『度橋』復蘇本港現奄奄一息的經濟......」《明報》5.5.2003

  SARS疫情稍為回落之際,政府高層即埋首籌畫如何復蘇香港經濟,據云梁錦松已受命負責研究經濟急救之法,包括如何動用早前已預留的十億元資源,一俟世衛取消對本港的旅遊警告,便立刻啟動全方位的重建經濟大計。

  挽救眾多蕭條以至奄奄一息的行業,振興經濟,固然是必須的;但SARS疫情橫掃香港,短短一個月內導致一千六百多人染病、一百六十多人失去性命,其「打擊」又是否純粹經濟方面?疫後要重建的,除了經濟,可有其他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

  香港人在SARS疫情中究竟學到甚麼功課?如果只是把疫情歸究於病毒,或者進而歸究於把病毒帶來香港的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又或是干脆埋怨董建華無能,其實都是片面和不足夠的。其實在四月上旬疫情最熾熱的時候,社會上下旗幟鮮明的大搞「全城抗炎」,宣揚甚麼戰勝SARS、動員抗疫、寧枉毋縱等「軍事性」的口號,背後都是以這個非典型肺炎(或導致此病的病毒)為敵人。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所謂「物先腐而後蟲生」,一個人生病,除了是由於外因(接觸病毒、細菌),還有內因(身心靈條件以及生活、社會環境)配合。可惜打從疫症於三月出現開始,全城的焦點一直在於病毒的來源、特牲、殺傷力、傳播方法,對付的「特效藥」等等。另外一個熱門的關注,就是政府和醫管局的管理架構、危機管理和資源分配等問題。但對於港人本身的生活方式、衛生習慣、社區健康和居住環境等「內因」,就比較少人關注了。

  病毒在社區(尤其是淘大花園)災難性的爆發,揭露了香港人一直住在「高危」的生態環境。香港地狹人多,生活又緊張,人心充滿怨忿沮喪,吃喝作息不定時,樓宇密度又高,缺乏身心舒展的空間。淘大花園是二十年前建成的,今天成為「重災區」;試看今天的東涌、天水圍、將軍澳,也是密不透風的巨廈,二十年後會否成為另一個淘大,真是天曉得。社會若不切實反省這些課題,寓抗炎於防疫,將來必後患無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