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制度還有前途嗎?


2018 期(2003 年 4 月 27 日)
◎ 真情真性 ◎ 關啟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人一直重視家庭觀念,甚至把家庭的人倫視為「天倫」,所以一家去遊玩會被叫作共享天倫。基督徒同樣視家庭為神聖的,是上帝所設立的制度,夫婦間的盟約是至死不渝的。一般中國人都相信家庭對社會的穩定和下一代的成長都很重要,然而這些信念近年受到不少新思潮的挑戰,家庭制度也被社會大趨勢無情地衝擊。我會在這幾期探討這些發展。

  以往的夫婦無論是在怎樣的情況結合,都會有心理預備對方就是終身伴侶,是好是歹,大家都同坐一條船,婚姻就是一生一世的。然而近年離婚普遍化的世界大趨勢已把這期望破壞或逆轉,不少人(包括一些前衛神學家)更提出理由去貶低持久的婚姻,例如「若合不來勉強在一起是沒幸福的」。如很多風氣一樣,離婚也是西洋風。以前西方的社會和法律都很重視婚姻的穩固,但自六十年代開始,隨着基督教傳統的失落和社會的世俗化,法律把以前對婚姻與養育子女的責任的重視放棄了。

  再加上良心的私人化,離婚率不斷上升,十個美國人有九個會結婚,但自一九七○年開始的婚姻,有一半以離婚收場。終生的一夫一妻制(institutionalized monogamy)變成了接力賽似的一夫一妻制(serial monogamy)。一九六七年紐約州開始無錯離婚法(no-fault divorce),七○年後美國全體跟隨,自此,縱使沒有嚴肅理由,婚姻也可隨意被終結。一九六九年無錯離婚法在英國通過。現在歐洲的離婚率達空前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英國在六九年通過離婚改革法例(Divorce Reform Act)後,離婚率升了百分之四十,是在歐盟中最高的。在英國已有二百五十萬青少年與後父母同住。最近的數據顯示,一直緊隨西方文化的香港,離婚率也逐漸逼近美國,每二點三對夫婦結婚,就有一對離婚。

  婚姻的語言日漸世俗化,以前被視為崇高的聖禮(sacrament)和一種聖約(covenant),但現在則只是俗世社會的一個合同(contract)。合同是以自利為基礎的,若婚約被當作合同,那一旦它不能滿足自我的喜愛和慾望時,就會壽終正枕。婚姻世俗化的種子在啟蒙運動時已撒下,但在二十世紀初,根深蒂固的風俗才逐漸改變,婚姻和家庭開始私人化。七○年後婚姻法更全面世俗化和個人化,人們不再用制度和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婚姻。我們甚至可說一種離婚的文化(culture of divorce)已形成了,「至死不渝」已變為「視乎我們個人的利益和激情能否每時每刻得到滿足」。

  因為基督徒始終是活在世俗社會中,以上的轉變亦在衝擊教會,我們應多加留心,並祈求屬天的智慧,知所應對。

關啟文(香港性文化學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