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知如何行,而是不知如何想


2018 期(2003 年 4 月 27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老兄(冠祥)希望大宗派和跨宗派組織能夠為教會制訂一些指引。究竟地區教會需要甚麼指引?又究竟大宗派和跨宗派組織是否有能力和勇氣制定相關指引?讓我試提出三個需要來考慮。

  第一,有教會面對停止還是繼續聚會之爭論。支持繼續聚會者振振有詞高舉聖經,「不可停止聚會」;反對者卻說,「我們不是鼓勵信徒不需敬拜。況且,我們也會在懸掛十號風球下停止聚會,為何這次不可以。」這是一個對處境考慮的評估,但當這問題演變為一個對上主信心的討論時,非典型的破壞性已超出它對生命的威嚇了。事實上,類似的討論也發生在聖餐安排和主日學等等的事上。

  第二,就是教會的探訪事工。尤其是對於院牧來說,他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究竟他們應遵循醫院的吩咐不要走入病房還是他們當看自己如醫生般承擔著同一個照顧病人的使命呢?當然,在當下香港的醫療架構中,院牧並不是一個專業的照顧團體。所以,醫生不批准非醫療人士進入,院牧們就只好聽命。但相對來說,大埔那打素醫院和荔枝角的明愛醫院等等對院牧事工可能會有不同的界定。若軍牧(美國)是要與軍人走到最前線的話,院牧又是否也需要走到最前線呢?這不是安全的問題,而是專業的問題。

  第三,就是基督教教會與其他宗教的關係。早前,當美國正計畫攻擊伊拉克時,香港的不同宗教團體走在一起,為世界求和平。但對於非典型肺炎一事,香港不同宗教團體卻甚少合作。你在那邊求,我在這邊求。在尊重各宗教的不同下,我們無須要辦一場「諸神嘉年華」,但我們不應冷笑或鄙視非基督宗教的祈福大會。究竟我們如何看待其他宗教的祈福大會?這是一個很嚴肅的神學課題。

  或許,這些考慮並不符合當下危城的氣氛,因為這些考慮可能太不實際。奈何我們的行為又受此影響著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