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苦容易管治難


2014 期(2003 年 3 月 30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民主是好事,言論自由是好事,但吵鬧不休的政治和傳媒文化實在令人厭煩!

  在電視上看見立法會議員公審梁錦松的場面,一眾議員對梁極盡挖苦之能事,如說「你已信譽破產?威信全無?成為董建華政府的負資產?加深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你既然這麼想為香港市民服務?便最好在財政司司長的位置消失。」而一些報章對梁亦進行輿論審判,無論他做甚麼都從負面去理解,例如他願意將稅款差額捐給慈善機構便說他用錢「掟人」,必要他下台而後快!當看到一眾議員和傳媒得勢不饒人,以高高在上的審判者的姿態,對一個已經願意認錯的人窮追猛打,令人十分慨嘆,大家有沒有想過萬一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樣?也許對於本身亦無治港良方的立法會議員和傳媒來說,刁難政府和羞辱犯錯的官員,是大家最能表現其權力的方法!

  政府施政有不少失誤和值得爭議的地方,這是客觀的事實,經濟不景,民生困難,民怨自然亦會增加,批評政府的表現亦屬合理,但令人憂慮的是社會上愈來愈多非理性、情緒化的批評,對於一些政策上的不滿卻演化成人身攻擊,例如有評論指梁錦松在經濟不景時一擲數十萬買車是不理民生疾苦,其實以梁的收入和積蓄,數十萬元買一部車和普通市民為子女買一部單車差不多,對他來說只是一件小事,他完全有權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金錢,何用旁人大發議論?大家倒不如多花時間討論如何振興本港的經濟,解決民生的困境,何必在雞毛蒜皮的事上大做文章!

  比起梁錦松事件,近期更值得關注的是非典型肺炎和美伊的戰爭,而在非典型肺炎的事件最需要的是各階層人士互相關心、支持和提高警覺,而不是互相指摘,政府官員其實每天都在走鋼線,反應太大,例如建議所有人出街戴口罩,發現有學生患上肺炎便要全面停課等,很容易會引起更大的恐慌。但若果刻意淡化事件,例如遲遲不肯公布非典型肺炎在醫院以外的感染情況,又會令市民對問題的嚴重性掉以輕心。在這種情況下,市民、傳媒、議員和政府應建立伙伴的關係,群策群力而不是互相指摘。

  清談容易,但管治卻十分困難,若果埋怨、挖苦和謾罵便能解決問題,香港早應該已從谷底反彈上半天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