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是~父母


1948 期(2001 年 12 月 23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參加一個青少年子女培育講座,偌大禮堂坐滿了焦慮的家長。發問時間到了,好些家長「飛身」撲到咪前搶著發問。一個又一個少年成長的難題:不理睬父母,偷家裡的錢,鬧同性戀,動不動就嚷著自殺......圪

  講者冷靜地反問著家長:遇到這種情形,你會怎樣做?你一向用怎樣的態度跟孩子談話?有些家長被問得啞口無言,有些家長則哽咽起來,承認家庭出現問題,所以引起孩子連串的後遺症。

  在一問一答的過程,我看到,許多人努力嘗試去做好家長這個角色,可惜起步卻稍遲了一點,所以衍生無窮後患,要修補便得花上雙倍精力。

  子女踏入少年階段,羽翼漸豐,正欲展翅試飛,處於最反叛時期,不合理事情要他盲從固不可能,即使合理要求,要他乖乖就範也絕非易事,這時才談教養之道實嫌稍遲。

  如果,這些焦慮的家長能夠在孩子年幼時就重視親子關係,和孩子建立了溝通的橋梁,今日大概不致陷入這種困境。

  年幼子女都曾經渴望父母的照顧呵護,一個擁抱,一則笑話,一段故事,一次聆聽......許許多多的日積月累,孩子才會視你為無話不談的「老友」。

  家長們,曾幾何時,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為工作應酬去了?孩子央你講個故事,你不耐煩地推開他,只叫菲傭扭開電視讓他看個飽;孩子充滿好奇向你問「為甚麼」,你卻給他一個遊戲機,把他好奇探索的火焰撲滅了。

  還有,家長們,你可曾過分看重分數,過分看重名次,以致沒有把握每個機會去欣賞孩子,白白讓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愛一點一點地消逝。

  天下有不是父母,孩子出現問題,首先檢討的必須是成年人,只因為,你的名字是~父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