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膊


1943 期(2001 年 11 月 18 日)
◎ 一個人在路上 ◎ 山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結婚那日開始,我已經不相信有一家之主的存在。因為很多的決定都要跟內子討論。例如,去哪處讀書要跟她商討,因為不知道她是否喜歡這地。家居佈置也是一樣。往日那種獨行獨往的風采已不復再。又當孩子出世後,我更變成住家男人。我怎忍心看見內子獨自一人這樣辛勞打理一頭家呢。這樣,我就開始擔起買菜煮飯、幫孩子洗澡換尿布等等責任。有機會偷偷地去看電影和吃宵夜已是人生一大享受,因為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

  然而,內子離世後,我開始感受到做一家之主的困難。今日已沒有人怪責我晚上返回辦公室工作,也沒有人介意我深夜出去看足球。看來,我的生活多自在,多逍遙。但骨子裡,我卻感受不到,反而只有無奈。或許,人就是這樣矛盾。沒有時就渴望有多些私人空間,但當擁有時卻怨天尤人。說實話,沒有人可以分享和分擔的生活是艱難的。尤其是當你發現沒有一個人你可以安心地「卸膊」時,生活就變得更辛苦。「卸膊」就是對方可以分擔你的錯誤,以致你不會是唯一一人承擔錯誤的結果。

  當然,一人做事一人當。我也願意承擔自己的錯誤,但當這決定不是關乎自己的未來,而是關乎孩子時,我實在沒有勇氣為那些我還未肯定這選擇比現時的情況更好的事作決定。因為倘若是錯誤的話,主要受影響的不是我,而是孩子。我真的承擔不了。事緣,我正為著孩子轉校一事煩惱。孩子現時就讀的學校並不是不好,但有一間學校似乎比她現時就讀的學校更優勝。但轉校後,她往日在學校的成就可能會隨之消失。因為新學校是用英語講授。究竟她是否適應得來?這樣的轉變對她的自信有何影響?雖然我已向孩子說明轉校的利弊而她也願意嘗試,但她還年輕呢。她如何可以理解事物的利弊?說到底,我仍舊是唯一一個承受壓力和責任。兩個人比一個人好,因為有人可以「卸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