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篇~家庭會議


1936 期(2001 年 9 月 30 日)
◎ 親密家庭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子女進入少年期,家庭內有不少事務就需要藉家庭會議來處理。而家庭會議的常見議程,包括計畫、分工和做決定等。

  「下個月就是聖誕節了,有幾天公眾假期,我們可以安排一個家庭大旅行,出外玩幾天。你們有甚麼好提議?」

  「你們年紀也不小了,該幫忙分擔家務。爸爸買菜,媽媽燒飯,你們就負責開檯和洗碗,好嗎?你們認為怎樣分工才公平?定個分工時間表好嗎?」

  子女可以在這些會議中,學習表達意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學習在面對跟別人意見不同時的協商技巧,這簡直是子女走出社會前的大教室。

  最近我為了解決家庭成員的衝突和誤會,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

  事情始末是這樣的:我在澳門旅行時買了一盒豬肉乾,作為給二女兒的生日小禮物。同住的姑姑愛吃零食,一見到打開了的豬肉乾,就一片一片的放進嘴裡,兩個女兒甚為不悅。姑姑就提出抗辯,說自己平日也有請她們吃零食,「禮尚往來」也很應該。三人的關係突然變得緊張。我平常著重「與人分享」的美德,一時看不過眼,便責備了兩個女兒一頓;太太卻維護女兒,認為姑姑不應奪人所愛。一時間,整家人壁壘分明。於是我召集他們一起,開了一次家庭會議,讓各人盡情發表意見,才揭露了底層的關係張力。原來兩個女兒雖然有吃姑姑的零食,但在她們眼中,這是應得的報酬,因為姑姑經常有大小事情需要她們代勞。另外,她們亦覺得姑姑性情兇惡,不敢反抗她的吩咐,心中一直暗藏不滿,「豬肉乾」事件只是導火線而已。在這次家庭會議中,沒有出現針鋒相對的情況,也沒有誰激動落淚,但各人心中的不快卻可盡情宣泄。最後,我身為會議的主席,嘗試擺平這事,並鼓勵女兒學習敢言,若感到姑姑的吩咐不合理,可以提出來討論,由我來主持公道;可是與人分享的精神卻不可失。這樣,會議就大團圓結局。

  回想我成長的家庭溝通模式,是崇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和萬事興」,家人間的不滿很少直接表達,往往累積下來,留下不少積怨。這次家庭會議可說是我家的創舉,打破了過去用「傳聲筒」表達不滿的間接方法,我也引以為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