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1933 期(2001 年 9 月 9 日)
◎ 一個人在路上 ◎ 山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當往外地出席不同會議時,在自我介紹環節中,參加者總不自覺地拿著已婚和未婚這兩種身分開玩笑。例如,當那些年輕貌美的女士或那些英俊潚灑的男士被問及其婚姻狀況時,若他/她說未婚,大家假裝地向他/她表達渴望之情;若說已婚,大家也假裝地向他/她表達失望之聲。在這一切歡笑聲中,我總笑得牽強,也顯得不知所措。因為我不屬於這兩種身分,而是一個鰥夫。

  我從不介意向別人說內子已離世。然而,鰥夫或寡婦總不是社會的大多數。很多時,我就被迫選擇以單身或已婚來自稱,但實際上,我卻不屬於這兩種身分。尤其在某一些場合,領會者請「已婚者舉手」和「單身者舉手」時,我的心情實有點矛盾、有點傍徨。我沒有舉手,只假裝對這問題無興趣,但我的心情並不好受。究竟我是誰?

  按法理的理解,內子的離世已說明我不再受婚約所管轄,以致我可能的再婚並不是重婚。事實上,教會的立場也是如此。因此,在未進入另一個新關係前的我可視為單身。尤其是現今社會已將單身某程度等於「可供選擇」 (available)。然而,我卻拒絕以單身來稱呼自己。不是因為我不願意進入另一個新關係,而是因為我與已離世內子的關係在心理上仍彼此緊扣。我也間中夢見她呢!睹物思人更不在話下了。雖然她已離世,她永遠是我的內子。雖然她向我永別,我仍是她的外子。但現實上,我卻不是已婚者。頓時,我的身分變得含糊。

  以上的說法沒有任何意向要求別人稱呼我為鰥夫。不是因為這樣的稱呼使我們變得可憐,而是因為這樣的稱呼使我的傷痕再次撕裂。這就是我們的矛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