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基本原理 (一)
 米與讀經


1924 期(2001 年 7 月 8 日)
◎ 神學縱橫 ◎ 張修齊(作者為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教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米的吃法眾多

  中國人與米的關係是非常密切。在廣大的版圖與悠長的歷史中,米是無數百姓的食糧。吃的人多,很自然吃的方法也是花樣眾多:除了煮飯外,可蒸飯、泡飯、炒飯,加多些水可煮粥,不同濃度的粥,飯焦可作戈巴,米磨成粉可做米粉、河粉和各種糕點。同樣道理,一本聖經,在幾千年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時代處境、性情、氣質與信念的人都讀它,大家可以懷著不同的目的和心態來讀,所以產生各式各樣,千變萬化的讀經方法。只要我們睜開眼睛,放寬視野就會發現數不勝數的方法,且是日新月異。

  米的問題眾多

  米雖是我們所熟悉,可是對米有許多問題與研究,卻可能是我們平時鮮有想到或問到的。舉例來說,米的學名是甚麼?相信絕少人能答得出是Oryza sativa。跟著我們可以問所吃的米產地是何處?是如何種的?是甚麼人或那些人種的?有採用甚麼肥料,甚麼殺蟲藥?這些米有沒有經過基因改造?這些米由來源地經過些甚麼運輸過程?這些米經過些甚麼加工?煮飯時產生甚麼化學作用?.......

  問題對我們重要與否,是受不同因素影響。有些問題較容易找到答案,有些會頗費周章。

  米字圖

  信主多年的信徒,可能對聖經已相當熟悉,但卻仍會有不少關於聖經的問題鮮有想及。筆者以米字的八個方位作一個圖例,簡介對聖經研究和思考的不同種類的問題、側重與進路。

   1.神的話

  聖經是神的說話,由聖靈默示成書,雖然有不下幾十位不同時代地域的作者,背後卻是有同一位作者。因此聖經是信徒信仰的權威,人應聆聽、順服與回應。強調聖經是神的話語會促進敬虔的讀經態度,與某種讀經的方法,如靈修、默想等。

  2.追溯歷史

  我們可以追溯聖經成書的歷史。這麼多卷書,究竟是怎樣走在一起成為正典?每卷書的底本是如何形成的?經過多少手的作者或編者?資料的來源怎樣?不同資料的背景與其可考據的情況和途經又是怎樣?

  3.成書後的歷史

  底本的流傳歷史,如抄本與異文,不同言語的譯本,經文在歷代所產生的影響,與詮釋的歷史。

  4.文本現象

  上面兩項是歷時性 ( Diachronic ) 研究,這項是共時性 ( Synchronic ) 研究,包括結構、修辭、述事等研究。

  5.科際結合

  不同的學科與聖經研究可產生不同的研究角度、工具與進路。如語言學、考古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都有被運用到聖經的研究上。

  6.情緒智商

  詮釋是兩個視域 ( Horizons ) 的揉合與交流。詮釋的立場、價值、心態往往影響著詮釋。筆者想以第六項代表 ( Emotional Quotient )。感受在讀經中有重要的位置,如真理感、實用感、時代感、學術感、科學感等。不同人讀經、釋經背後要滿足這些感受,這些感受得到照顧才感達到讀經的目的。

  7.處境與場合

  不同的處境如學術世界、教會群體、個人靈修、市井現實等,是會影響與決定採取不同的心態和方法來讀經和研經。

  8.其他

  可用來包括以上七項所遺漏了或難以分類的聖經探討進路。以上八方面可說包括了各式各樣研經的可能性。但這八個分類並非互相排斥,事實上實踐起來多數是八面不同份量的混合。

  角度如此多,可知讀經、研經的變化很多。研究角度著實是多,重要的問題是甚麼是自己最基本的需要?在這階段、這目標與限制下可如何作出取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