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祂受苦腳蹤行」


1924 期(2001 年 7 月 8 日)
◎ 宣教千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剛收拾好辦公桌上的文件,準備下班,接到越洋來的電話,聽筒中傳來宣教士太太的聲音,她舒了一口氣,趕緊說:「真好,趕及你離開前聯絡上。我剛從醫院回來。外子這兩天腹部疼痛,漸次加劇,中午進了醫院檢查,半天下來醫生仍未能診斷是甚麼病症,還要觀察云云。請為我們禱告......。」

  在宣教士駐紮的小鎮裡,醫院的設施,一般都不及大城市的先進及齊備;醫術精湛的醫生,大多愛在首都或大城市工作,鮮有留守服侍鄉鎮居民的。遇有病患,宣教士除禱告神大能醫治,藥到病除外,仰望神恩賜一位高明的醫生,也是信靠順服的一記功課。

  想到這個宣教士家庭居住的小市鎮,早前剛遇邊境戰亂,槍炮聲四起,大小彈藥橫飛,孩子就讀的學校,吃了一個手榴彈,尚幸學生早已下課,沒有傷亡。政府宣佈小市鎮為危險區,居民都要撤離。宣教士一家連夜收拾簡單行裝,翌日清早天還未亮便匆匆離開,往他區暫避。想不到局勢稍平靜返回居所後,又遇上皮肉之苦,面對病痛之煎熬、手術之風險、生命之安危。

  生活在香港,習慣了她的繁榮安定、多姿多采、盡善盡美;忽爾發覺同在這裡長大的人竟因主名的緣故,在彼邦經歷危險苦困;我們共處的世界,有許多地區動盪不安,有戰亂、暴力、罪惡、饑荒、貧窮、天災、疾病、苦難。人多喜歡趨吉避凶,怎會放下自由、舒適、安逸、穩定、繁榮的生活,去選上危險,不安,甚至犧牲。到底是甚麼力量、甚麼教導、甚麼勸勉,叫一個人願意為別人福樂的緣故,甘於放下自己、付上代價。

  劍橋七傑之一的史達德先生(他先後在中國、印度和非洲作宣教士)說:「如果耶穌基督是神,並且為我而死,那就沒有任何犧牲大至使我不願為祂作的了。」另一位比史達德先生更早在劍橋畢業的亨利‧馬廷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獻給印度,在臨終前(時年31歲)寫道:「不論生死,只願基督在我身上顯為大。如果祂還有工作交付我,我就不能死。」又在上個世紀,有一位寡婦,含辛茹苦地養育五個兒子成材,五個兒子先後成為宣教士,且都在宣教工場事奉不久便因疾病或逼害等原因安息,在她最小的兒子的追思禮拜上,眾人都不知該說些甚麼才好的時候,這位母親站起來說:「我巴不得有第六個兒子,我也巴不得這第六個兒子成為宣教士,為主基督的名把福音傳到遠方。」追思禮拜散會後,這位母親面前列了一條人龍,有男、有女,他們分別對她說:「願我成為你的第六個兒子/女兒。」

  「為主受苦」、「為義受逼迫」等聖經教導對今天活在著重個人主義、成功主義、快樂主義的社會的基督徒來說,似乎有點陌生、甚至突兀,有點怪怪的味兒。只是若基督也為我們受過苦,給我們留下榜樣,我們又怎能要求豁免不跟隨祂的腳蹤行。我們既因祂的受苦,得醫治、得生命,我們也就當歡喜為祂尊貴的名、為祂榮耀的救恩、為天國的國度,忍受困苦、損失,叫神至高無上的尊貴、威榮、大能照耀出來,超過一切;叫主耶穌的道成肉身、為我受死,顯得彌足珍貴。因此之故,履行大使命,好叫世界得知神的道路,萬國得知主的救恩,是每一個屬主,跟隨主的人的召命。

  願在神榮耀的大光中,救恩的福樂下,我們為宣教的禱告,不再是三言兩語;為宣教的奉獻,不再是袋中零錢;反倒歡喜放下個人的滿足、成就、優越、舒適,為叫基督的名在萬族萬民中被尊崇,被稱揚、被高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