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3 期(2001 年 4 月 22 日) ◎ 宣教千里 ◎ 翁競華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雖然是第四次踏足泰國了,前三次都是十多二十天,便要回香港。但這次,一住便是三年的,心情截然不同,先在曼谷學習語言,感謝天父,我們在語言學校附近找到一間房間,在步行可達的距離內,有街市、超級市場、郵局、銀行、醫院、基督教書室,十分方便,也使我們更容易安定下來,天父真是垂聽了教會的祈禱;為我們預備一個合適的住所。
到曼谷不久,便開始學習泰語,這是筆者比較擔心的,以前參加短宣學習團,也學了很多泰語的短句,例如:「我從香港來,不大會講泰語」,「住所在那裡」,「我不想吃辣的東西」,每次要講這些句子時,很辛苦才能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出來,甚至要拿出記事簿,才可將這些句子「讀」出來。自問沒有語言的恩賜,果然是這樣,在語言學校的第一個階段,學發音,每天都有測驗,各人自己改卷,十分是滿分,筆者常是只有兩三分,自覺慚愧,老師卻喜歡逐位同學查問所得分數,筆者不好意思講出自己分數,只說:是五分以下的!那時,心中想,大概自己也是沒有希望學好泰文了,可能一期三年宣教後,便要回香港吧!只有請香港的支持教會代禱,自己也努力嘗試課堂之外的學習,盡量找機會與別人交談,慢慢泰語漸有進步,一年多後,參加泰語四年級考試,也順利過關。內子,自幼學琴,耳朵很靈敏,學泰文的困難不大,更在該次泰文公開試中,名列前茅,感謝天父,又一次垂聽了教會的祈禱!信徒為宣教士祈禱,真是十分重要的。
從住處步行約七分鐘,便到達語言學校的大廈,其中要過兩次馬路,在曼谷,車水馬龍,汽車根本不會讓行人,即使在斑馬線上,也是一樣,偶然遇見禮讓的司機,都會誠心感激,體量弱小的行人。因此每次過馬路,我們夫婦都非常緊張,有時兩人判斷,各有不同,看見汽車風馳電制,從遠處而來,一個說,趕快走過去,另一個馬上拉著對方:「且慢,汽車駛得很快呢!」如此這般,竟然可以成為爭執,有些雞毛蒜皮,芝麻綠豆小事,也可使自己不快,唉!做了宣教士,為甚麼脾氣這麼臭,忍耐力這麼弱,我怎樣有力量面對宣教工場的屬靈爭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