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同聲一哭


1913 期(2001 年 4 月 22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好書能觸動人心,引發思考,偉大的書甚至能改變世界。所以,孩子培養基本閱讀習慣以後,成人有責任引導他們更上層樓,閱讀嚴肅文學,讓他們與作者偉大心靈相通,讓他們有同聲一哭的能力。

  別以為成人書才有這種高層次境界,許多好的兒童書同樣有這種感染力。

  四五歲時,媽媽給我講「姆指姑娘」,我已懂得為她坎坷的遭遇感到難過,聽到田鼠先生要姆指姑娘跟牠的兒子結婚,更是萬分焦急。那種難過和焦急,就在童稚心靈裡埋下愛心種子,是上佳的與哀哭人同哭的情感教育。

  像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母親的故事」,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自私的巨人」等等,都是觸動人心的好故事,讓孩子透過閱讀,窺見現實世界的不完美,從而培養出一分悲天憫人的心腸。

  不過,要避免的是那些內容煽情矯揉,又或脫離孩子生活經驗的故事,否則便會產生反效果。

  譬如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非常好的兒童小說,在我童年時代,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讀書,可是照本給今天的孩子看,他們卻未必能引起共鳴,有些學生對「少年筆耕」裡,兒子半夜代父抄寫的橋段只覺匪夷所思。要給孩子介紹這類書,得先下一點工夫,講一下背景,才能收到如期效果。

  又譬如「廿四孝故事」,如不加輔導,對孩子大講「臥冰求鯉」,「扇床溫蓆」,只會令他們覺得滑稽加不可能,大大削弱了孝順父母的教育意義。

  好故事應該趣味盎然又言之有物,這言之有物不必說教,不必大道理,只要讓孩子在閱讀過程,能與主角同笑同哭,同喜同悲,便能潛移默化,蕩滌孩子心靈,幫助他們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