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原是舉手之勞


1913 期(2001 年 4 月 22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間學校的校長,四年前被學生問及能否在下課後留在學校打球,校長立即答應,並將學校的所有設施開放,四年來不但延長開放時間,而且讓家長陪同學生在學校溫習、遊戲,將假日的學校辦成社區中心。這位校長的好人好事,應該獲得全港市民的掌聲,更值得向其他學校推廣。」
《明報》6.4.2001

  回歸前後教育界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其實改變的成效未曾出現,是禍是福仍屬未知之數,出現的只是鋪天蓋地、大張旗鼓的改革建議,文件出街一份又一份,報告書、建議書、綠皮書層出不窮,委實叫人消化不來吃不消。校長、校監忙得團團轉,老師就民怨沸騰,皆因個個好像董特首朝七晚十一。

  報載幾位帶頭改革的軍師包括梁錦松、程介明、戴希立、楊耀宗等,突然興緻勃勃跑到土瓜灣某小學參觀了三個多小時,出來時豎起指頭說頂瓜瓜,又呼籲其他學校派員學習,甚至共同組織甚麼「品質圈」等等。

  究竟這所小學所做何事,得到如此殊榮禮待?原來是它於四年前延長了學校的開放時間,使學生於下課後仍能留在學校打球或做功課,另外就是它於週末和學校假期也照樣開放,大大增加了校舍的使用率。

  這樣做當然是好事,這位校長既開明又熱心,事實上要說服或安排校工以至其他人士來配合也不簡單,值得敬佩。但奇怪是這位校長推行此事原來已是四年前的事了,但一直以來教育當局不聞不問,也沒派甚麼人去參觀訪問,現在一下子幾大巨頭紆尊降貴的大獻殷勤,值得我們追問箇中奧妙。

  話說回頭,有關當局的教育改革建議常被譏評為假、大、空,得個講字毫不實際。愈來愈多家長用腳投票,索性把牙牙學語的孩子送到國際學校甚至外國去。政府自己也倒米,明知香港有八所大學每年製造幾千畢業生,還要不設上限地輸入專材,分明是在「剃眼眉」說大學教育不中用。喊了幾年改革呼聲,仍毫無利好消息,現在終於找出好人好事,雖是四年前的往事,也聊勝於無。

  事實上真正有利教育,提升教育質素的,又是一字咁淺的多點愛心、多點關懷,多走一步。這位校長已做了,而且是默默的做,四年後才被大事宣傳,恐怕他也意料不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