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學人際EQ?


1864 期(2000 年 5 月 14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EQ,「情緒智能」的知名度幾乎在香港已是無人不曉,亦全賴過去三年,數百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家長會多以此講題為主要推動力,可是真正的深化於每一家庭的程度仍有待EQ的配套產品出現。

  EQ主要重點是「人際」與「自省」。人際能力愈高便愈有與人合作的夥伴能力,在現今香港的每家庭平均一點三個兒童的低出生率趨勢下,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沒有分享、輪流玩、交換意見、同情、原諒、接受幫助、妥協、關懷、並肩作戰、包容對方過錯、勸勉、討論甚至辯論、吵架的日常經驗。

  我們可以預測香港未來的青少年會較自我和不懂與人合夥結盟,與長輩相處反而會較有膽量和自信(因習慣了一個人面對雙親和菲傭!)也許我們會被「學校生活」錯誤引導為「群群體生活」可以補救上述的人際能力。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九成的上課時間是不准說話地聽講,剩餘的時間是在老師權力督導下與「不是異己」的人相處,故此兒童仍未有接觸過情感上較深刻的體驗,如此就在腦力鍛練的十一年學校生涯完成個人成長的「基礎」。

  作為家長的你再不能把學校看為「全人發展」的託付地方,這是很理想化的高調,我目前的工作使命感就是要把「多元智能」的七種IQ普及地帶進華人社會的每一個家庭。目前我已把教材藉首電腦上的網址輸送出數十部情感教育的電影,再不用像過往每日進入學校裏的家長會講座那麼局限的影響力!

  不過教材縱然可以拍攝得精彩、好笑和啟發,仍然欠了那種面對面和迫真的情景所帶來的震撼力。故此我仍會發展情感教育的訓練小組,教兒童與鄰座的同學打招呼、交換興趣心得、合作成立比賽小隊、勇敢上台自我介紹和當眾表演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習互相鼓勵、欣賞別人和幫助有需要的同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