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墟


1856 期(2000 年 3 月 19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年一度的維園年宵花市中,因為家居在附近,從剛開始有人擺檔,直到曲終人散,一連幾天都去繞個圈子,好像沒有甚麼好看的,倒想起幾乎忘掉了的陳年往事。從前在國內的「廟會」和「趕集」的日子,那就沒法比了。

  「趕集」廣東人叫「趁墟」,是在大家約公訂的日期(墟期、墟日)和地方,多定在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各地各方的行商小販,帶同農產、牲畜、各式各樣的貨品,雲集在一起。這是先民的日中為市,互易有無的交易形式的蛻變,人們也從四方八面蜂湧而來,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從前運載的工具,多半是肩挑背負,或者手推曳著長繩拖拉的木頭車,吱呀吱呀的。也有備牲口馱負的,人聲吆喝、驢馬聲嘶,加上夾雜著討價還價的市聲,好不熱鬧。

  市集中除了數不清的貨品之外,還有的是玩具攤、小食檔、醫卜星相、草藥郎中、無痛脫牙(我兒時也曾光顧過一次)、各式雜耍,倒是老少咸宜。叫我難忘的是︱賣解(廣東人叫賣武)。這是挾技走江湖的人們,有單人匹馬、有三五成夥、有全家幾代的,都有點工夫,也有不錯的口才,說甚麼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開場白。

  在墟集中找一處地方,豎起寫著自己名號的旗幟,耀武揚威。也有些猴兒戲、木偶戲、變戲法,林林總總目不暇給,鑼鼓喧天好不熱鬧,更有些騙徒們開設賭局,扒手們到處活動,聲東擊西的順手牽羊。那時沒有甚麼娛樂,一聽到鑼鼓鏗鏘,準會去看熱鬧,還記得他們慣說的一段道白,也實在是一篇「普羅文化」:

  家有千金積玉樓

  不如學技在心頭

  日間不怕人來借 

  夜裏不怕賊來偷

  風吹雨打無傷損 

  赤手空拳蕩九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