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的語文水平一直是僱主所關注的問題。城市大學最近一項調查發現,行將畢業的學生無論在寫作、閱讀及語文運用方面的測試成績均不理想......」(《星島日報》6.3.2000)
一項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做的語文能力測試顯示,大部分行將畢業的三年級學生在辨別病句、識別錯字、閱讀理解及寫作表達四方面皆「不及格」,平均成績低於百分之五十。這的確是一個警號;語文運用是文化傳遞和發展的要素,語文能力低降,整個文化恐怕要連根腐蝕了。
更嚴重的問題,是香港普遍的大學生及年輕人根本沒有察覺問題的存在,他們仍是愛理不理,只捧着三塊錢到十八塊錢一套的周刊來讀,其品味之低俗令人為之側目。日前到某大學主持文學講座,已不敢問學生們有否讀過川端康成或小江健三郎的作品,誰料他們連流行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都從未聽過,大概這一代的大學生只懂得深田恭子等娃娃面;日劇也只是看翻版影碟而沒耐性讀薄薄的原著,試問他們的語文能力又怎會好的哩。
教會的情況也不怎樣理想。教會擺的書攤是中年人幫襯的多,最暢銷的親子書和靈修書都是三十幾歲以上的人買的。廿歲或以下的人基本上對閱讀沒有興趣,即使你大減價八折、七折他們也不會走過來。聽年輕人領詩或主席,說話也是一截一截毫不流暢利落,結結巴巴的叫耳朵受罪。
於今的語文能力已低落到如斯地步,如果不能有所改變、提升,真是令人不敢想像五年後、十年後的情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