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替一所小學的近百學生做一個「多元智能」的測試,評估結果一如所料,大部分小學生的弱項是不能滿意地表達自我。
當然,男孩子在這方面的問題是比較女孩子嚴重,因此他們較易暴躁。很多家長還誤會自己的兒子是先天性好勇鬥狠,其實這些暴力的根源是來自欠缺表達自己內心感受,因而心情苦悶,再遇到別人不理解,聽到惡意批評字眼,便激發起報復念頭了。
怎樣訓練子女能表達自己?試參考以下六個訓練法:
- 找一段你和子女都不感到疲勞的時間,例如星期日下午,暢談一週所遭遇的事,尤其值得家人明白得深入點的事,如測驗成績距離理想很遠,希望一家人都關注。請注意:有足夠休息才有助於談話的毅力。
- 試互相用精簡的句子交談,如果你正準備好向子女大談「想當年」的內容,不妨突破一點用五句說話完成,使子女不用擔心自己講不到「長篇大論」便誤解自己是不懂表達。請謹記:向孩子說得太詳盡會減弱孩子的說話興緻。
- 多用「我」字行頭。句子自然更有傾訴意欲,尤其「我覺得」、「我認為」這類啟動先鋒的字眼是很具表達刺激的。
- 試在一些生活環境中一同合作去形容周圍的人和景物,例如在郊野公園裡觀察動態的事物,這樣會把孩子素常在學校認識的生字運用出來,表達力若有豐富的字匯自然會有生動的發揮。
- 少用批評、譏笑,因為孩子會歸因於自己性格的弱點而不肯改進,反之我們可用「你漏了......」、「你還可以換上一個更適合的字......」。
- 在你說完了意見後,請孩子「補充」他的意見。這樣會使他感到光榮,認為你欣賞他。他從此說話的動力便會大為增加了。
就在這聖誕假期內完成這個「教子表達六法」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