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涯舊憶(四)
課室、膳堂、宿舍


1895 期(2000 年 12 月 17 日)
◎ 神學生講場 ◎ 過來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神學院裡受造這四年期間,除了寒、暑和各個節期的假日外,合起來留在院裡的一段日子,總會超過一千多天,這悠長的日子,每天都生活在這個環境中,也分別在課室、膳堂、宿舍裡度過,這正是群體的生活。

  課室中,那時設備簡陋,長約米半的條板,用兩張像高板凳支架著,三位同學共用,彼此伏案、孜孜學習,老師們諄諄教導,連課餘溫習全都在此。值日生還得打掃課室,揩抹黑板,抖拍灰塵、粉屑,誰也有機會輪值,男女平等,由生活指導和舍監編排。

  提起膳堂,早、午、晚三餐,是養生的必需,那時每人的膳費,每個月僅收港幣五十五元,三頓飯求填飽肚子是沒有問題。這也成了普世也包括各行各業,主持伙食的人們,總是有點問題,都成了元太祖忽必烈(吞金滅),連神學院也不例外,所以老是菜不夠。那時又在壯歲,每頓飯三大碗,又不知道負責膳食的主管怎攪的,飯桌上連醬油也欠奉,擺上一盅精鹽,以備加點鹹味之用,想用醬油淘飯也不可能。同學們除了清早拿熱水瓶到廚房取開水,那一段短短時光,其餘時間是禁止進入的,真是想揩揩油也沒辦法。我家那時已遷入長洲,煩內子買把、買點薑,切成幼絲,加點醬油,拿到學院,在吃食時當「加菜」用,怎料也成了搶手貨,起了哄,鄰桌同學來個飛象過河,曾有份參與這樣盛況的,如今還大有人在。

  到膳堂進食有規矩的,不得遲到早退,一切都講紀律,坐位是分配定了的,一席八人。進得膳堂,各就各位先好好地站著,待等鐘聲一響,先唱謝飯歌,又有人謝禱後,大家稍微欠身從桌子下輕輕地拿出板凳,安坐下來。把菜分開八份,然後晉食,食畢也得少待,再等到鐘聲一響,先將凳子擺好,才可以離席。早餐時,食前又每人各背誦聖經一節,因為有前輩吩咐No Bible no breakfast。

  十天、八天會加一次,體育課後,廚房偶然來一道鹹魚蒸肉,大夥兒儘多添些飯,遇上生日會,也會添菜,例牌是煲豬肉和每人一隻豉油蛋。

  談到宿舍,這是佔了每個人生活三分之一的時光所在,也是考驗怎樣適應群居生活的地方。當年除了一間四人房,預備為身體稍為軟弱或高年班同學之外,其餘都是六人。還有一個大房,可容十六人的,全是雙層鐵架床,舖上木板,有時還吱咯響。離島山上有蚊,大家都懸掛蚊帳,那時還沒有空氣調節,甚至連電風扇也欠奉,紙扇蒲扇人手一把。冬天時分,離島較市區氣溫低幾度,又瑟瑟縮縮。

  還有一件對身體有益的操練,不少同學連我在內,在嚴寒氣候,終年在淋冷水浴。

  那時沒有熱水爐裝備,只有大水鍋,要使用打氣的火水爐,使勁的拉扯,人多時間寶貴,輪候白花時光,惟有沖著花灑淋個痛快。起初是牙關打戰,哎呀連聲,漸漸地成了習慣,也希奇像冰水般迎頭淋下,反而渾身冒煙似的,我自己一直延到七十歲,才遵內人之囑用熱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