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作者:Thomas Armstrong
譯者:李平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朋友半帶諷刺的語氣說:「你又不是教師,看這書幹啥!」我反擊道:「你不知我有位入室弟子津兒嗎!」朋友似乎不服氣,繼續說:「可惜這本書未必能夠幫助津兒考取名校的入學資格!」
朋友的說話雖有點兒嘔氣,但的確反映了現時普遍家長的壓力和心態,而且教育制度蠢蠢欲變革,家長們為求替子女早日找個好「歸宿」,不惜搬家,傾盡全力,但求孩子能「一條龍」,在名校網中無憂。
我無意討論家長的做法,但我想教育似乎該不像現時的模樣吧!而在連串「Q」風之下,我倒想從另一角度思想,於是看上了這本書及另一本有關的作品《經營多元智慧》肯定了人類智慧的特徵:多元,沒有固定,也就是說一個在語文方面很不如人的學生,可能在音樂或邏輯方面是高手,愛因斯坦便是個好例子。
其次,此書提出若孩子在某一項學科當中表現稍弱,舉例說是數學吧。一貫的處理方法當然是替孩子惡補,不是多給孩子練習題,就是買些類似的綜合練習作業,務求「工多藝熟」。但該書卻提出另一新見,與其使孩子在他的弱項上不斷「進補」,不如利用孩子優勝的智慧來幫助他。
這見解不無道理。若果數學是弱項,再多做都只是以本身已是落後的技術來改善弱點,試問又怎能有神蹟出現?但假若孩子在語文或空間概念上較強,透過強項來扶助弱項,這種近似「劫富濟貧」的方式,在常理看來又不是不能成理。或許是我喜歡閱讀一些看似跟自己的職業、身分和興趣無關的書的其中一個原因吧。無論如何,多點閱讀總可以擴闊視野,拓展胸襟,這已是最好的酬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