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點~呼
勿忘我們只是管家


1845 期(2000 年 1 月 2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富不過三代!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而事實亦往往證明,很多富家子弟由於咬著銀匙出生,缺乏了第一代的創業精神,過多的財富,只會造就更多不學無術的二世祖,賺錢固然需要智慧,但如何用錢其實需要更高的智慧!

  香港盛產富豪(當中基督徒的人數亦不少),願意在天災人禍時大筆捐款的亦大有人在,不過,能夠效法外國一些富豪成立大型基金的卻並不多見。政府以五十億成立優質教育基金,雖然在批核過程和準則上有不少值得爭議的地方,但亦為不少學校帶來額外的資源,如發展傳媒教育教材套、英語電台、心智教育及銀樂隊等等。可惜這些官辦基金的弊處就是申請手續繁複,負責批核的人較為官僚,缺乏彈性,亦很難支持一些宗教色彩較濃的活動。

  另一方面,倘若要一些機構直接向富豪募捐,除未必有門路外,相信亦非一些機構負責人願意去做的。與一個基金會打交道,比直接和一些富豪打交道來得容易,而非官辦的基金,對發展一些不容易獲政府資助,卻需大筆資金的事工(如福音戒毒、邊青外展工作、抗衡文化、基督教藝術及福音電影等等)有很大幫助。

  希望在踏入新的世紀,香港的基督徒富豪,能有更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眼光,將所賺取金錢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多奉獻出來,以及定下遺囑以大部份財產成立基金,交由值得信賴的教會和平信徒領袖負責批核,資助甚至發展更多有意義的事工。

  其實,除了這些富豪外,很多平信徒(特別是獨身或沒有子女的),都可以考慮早日定下遺囑,在死後將遺產捐出來,有時單是一層樓已可協助不少有意義的福音工作,筆者亦曾以信託人身分,協助一位因癌病逝世的獨身姊妹處理遺產,變賣了她的樓宇,然後將所有金錢用於發展教會的工作,過程雖然繁複,但很有意義,但願大家都謹記要作個聰明的好管家(不要忘了,那些財產只是神委託我們管理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