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多挑戰的年代。凍薪、為子女學業操心、中年危機、人口老化帶來照顧家中長者的經濟擔子、人際關係疏離、社會引誘易使青少年迷途、傳媒散播太多不良意識致連選一份「無菌」報章放在家中也困難!
二十一世紀已來臨了,隨之而來是父母角色的大考驗。
我遇上很多家長說自己遲早會患精神病,已愈來愈多成年人承認生活過得不快樂。在我日常負責的情感教育講座中,幾乎每五十人便有兩個人說曾考慮自殺!
有些家長說政府應該勸喻夫妻,慎重考慮自己的成熟程度(不是學歷的教育程度)和照顧孩童的能力(不單用金錢來衡量),才可決定生兒育女。
他們憑經驗說出太多未成熟的父母引致家庭問題,事實報章所載的學童自殺和家庭糾紛,幾乎全部是因夫妻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問題而導致的。
我寫這專欄的目的是想從建設角度,推介教會可怎樣回應家庭問題,不是從舉辦甚麼講座活動入手,而是提高信徒家庭的自省及關懷家人的能力,當然,主角是父母本人。
試想,倘若我們的社會環境仍是這樣多負面渲染,我們的牧師們將會多麼疲倦去做家庭輔導的探訪。
試想,我們信徒家庭若多有貌合神離的夫婦,子女離家出走,代溝嚴重,下一代也不再返教會......。我們還有甚麼基督化家庭的見證?每年父親節、母親節的崇拜只帶來傷感,這些心靈的傷害卻是每日的經歷!
求主給我們智慧與毅力為今世代的家庭禱告,也給我們雪亮的眼睛,看到自己犯了很久的「盲點」,更使我們在悔罪的心意中再更新,學習如何去愛自己的小孩和所有鄰舍。
這是我這年寫作的動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