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7 期(2000 年 10 月 22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兒子兩歲左右,一天遊戲時摔倒了,他第一時間爬起來,環顧四周,正想尋求撒嬌對象。照顧他的婆婆看見了,便拍掌讚他說:「好野!」婆婆的原意是對小子加以鼓勵和稱讚,誰知小子不識好歹,還以為是嘲弄和揶揄,於是跺著腳,委屈地嚷:「唔好野,唔好野!」
小孩子學走路,第一件要學的就是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拍拍身上塵土,繼續往前走,這樣才能真正學懂走路,否則,跌倒了只會賴在地上,要人家來扶持,如果還不肯起來,誰也幫不上忙。
那裡跌倒那裡站起,是小孩子學走路必經階段,也是活得好的必須條件,因為生活裡實在太多機會跌倒。譬如挫折、疾病、困苦......
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在跌倒之後,咬咬牙重新站起來。像銀幕上扮演超人的基斯杜化李,因墮馬意外變成癱瘓,他不怨天、不尤人,積極面對困境,更揚言要在三年內重新站起來,這份不言敗的拼勁讓他變成名副其實的「超人」。
又好像內地矯形醫生張栩,在公幹時發生意外變成癱瘓,他利用語音識別軟件,運用電腦進行醫學翻譯;又透過互聯網病人醫學意見,頑強的鬥志突破殘疾的限制,使他成為一個「自由人」。
別以為上述兩人是因為教育水平高,所以生存意志比常人頑強。心理學家馬古阿博士在論文中指出,知識高經濟差反而令人更易輕生;相反,經歷戰火如波斯尼亞的兒童,心理上卻更加強壯,有更強烈的求生意志。
可見逆境其實是最好的鍛鍊,跌倒是學習走路最好的訓練,因為千百年前,約伯便曾說:「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那裡跌倒那裡站,是煉成精金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