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方法


1879 期(2000 年 8 月 27 日)
◎ 癌病答客問 ◎ 楊牧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在候診室接觸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因頸側淋巴轉移而發現患上此病的,這是否等於太遲發現了?

  那是一種透過血液來檢查EB讀數的一種方法,因為是在實驗室內檢查而得名。

  原來病毒在人體內複制的周期中,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抗原,人體通過免疫系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EB病毒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體-VCA-lgA,常在鼻咽癌出現前十至七十二個月就可檢測到,因此當VCA-lgA抗體出現時,常常能提示鼻咽腫瘤的存在。按統計,放療前鼻咽癌患者血清VCA-lgA抗體會出現的可能性為百分之七十五點六至百分之九十點九,再者因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含多種抗體水平,與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存在非常明顯分別,因而可作鼻咽癌的輔助診斷法。不過就驗算出EB讀數高也不要驚慌,因為人受外物侵襲時(如花粉)也會EB讀數高的;醫生會再做其他檢查來確診的。

  

甚麼叫做核素檢查?

  那是另一種無損傷又靈敏度高的檢查,利用放射性核素來偵察骨轉移的情況,再拍成底片來研究。原來一般鼻咽癌患者會投訴頭痛,也有晚期病人出現全身骨骼轉移的徵狀。通過CT檢查,醫生可以偵察微小的骨質破壞,但這種檢查只能局限於某一部位,不能顯示全身骨質情況。放射性核素骨像檢查卻是全身的,可知道全身骨骼有哪一個地方懷疑有轉移,再加上病者自覺的症狀(如投訴那一處經常有疼痛現象),就可確定骨轉移是不是已經發生了。放射性核素發現骨轉移的時間可早於X線和CT掃描三至六個月。

  

是不是有一種叫做B超檢查?

  不錯,那是一種專為偵察淋巴轉移的檢查方法。如上言,鼻咽在咽腔中第一個常見的轉移位即鄰位的淋巴,此法能偵出鼻咽癌那轉移的情形。醫生可以藉此觀察到頸部淋巴結的情況,周身淋巴結及血行轉移到哪一器官的情況,使醫生充分掌握病情的發展,好及時作正確的診斷。此法還能在腫瘤轉移中作一很好的定位作用。

  

還有新發展的檢查技術嗎?

  光敏檢查可能是其中一種新發展出來的技術。原來HP是一種對惡性腫瘤組織有親和力的物質,它會停留及聚積在腫瘤組織內。含有HP的組織在某一波長的激光照射下,可發出肉眼能見的紅色瑩光,從而顯示惡性腫瘤的存在。醫生會透過內窺鏡來察看。HP瑩光技術可以檢出一至二厘米那麼微小的腫瘤,對異常增生及瘤前病變亦有效。不過醫生要小心鑑別,因為HP對炎症及創傷部位亦會出現微弱和短暫的光芒。此外,腫瘤表面有壞死或出血,亦會影響瑩光的產生,故光敏檢查不能取代病理檢查。

  

何謂病理檢查?

  簡言之,病理檢查就是當醫生取得活組織後送到實驗室所作的檢查。基本上有兩類:

  A.細胞病理學診斷:這是本於各種脫落細胞學或審判細胞學檢查而做出的診斷。這方法既簡便安全,又準確迅速,是鼻咽癌重要的檢查法。

  它也有兩種方法:

  1. 脫落細胞學檢查:醫生經過局部麻醉後,經鼻腔或口腔塗片取樣作檢查。

  2. 穿刺細胞學檢查:醫生若懷疑有淋巴轉移,就會做穿刺細胞學檢查,他會用一枚針在淋巴取樣本。腫大的淋巴十分容易觸及,穿刺很方便,加上腫瘤細胞豐富,轉移性癌細胞與正常的淋巴結成分,鑑別非常容易。

  B. 組織病理學診斷:這是鼻咽癌確診的依據。鼻咽外凸型腫塊可自鼻腔或口腔進鏡,再用鉗咬取活組織作檢查。

  1. 經鼻腔取樣:適合腫瘤位於鼻孔區或前頂區。醫生會用百分之一至三的麻黃素溶液來收縮鼻腔和鼻咽腔粘膜,再用百分之二地卡因作表面麻醉,然後將鼻咽鉗經鼻道放入鼻咽腔進行鉗取,好的咬取要夠深入才成。

  2. 經口腔取樣:如果癌腫長在鼻咽側壁和其他部位,醫生會用這方法。方法如上,在表面麻醉後,醫生會在直接鼻咽鏡明視下,選用固定式或翹頭轉動式鼻咽活檢鉗,經口腔進行鉗取。

  

經由病理診斷,鼻咽腫瘤又可分作幾個類型?

  鼻咽腫瘤在病理學上可分四種型態:

  1. 結節型:即腫瘤是結節或腫塊狀;

  2. 菜花型:腫瘤呈菜花狀,此種型態腫瘤的血管豐富,易失血;

  3. 潰瘍型:腫瘤邊緣隆起,而中央壞死下陷;

  4. 粘膜下浸潤型:浸潤者,擴散也,腫瘤向腔內凸起,左右不對稱,腫瘤表面有正常粘膜組織覆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