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會崛起後,因羅馬教會是用拉丁文,故在文學史上稱為拉丁教會)
在上一章裏所叙述的古代希臘教會聖歌的興起,是由於希臘教會與異端派辯論而崛起的,拉丁教會的聖詩也是一樣的,最先提倡用拉丁文寫聖歌教導人歌唱的,是希勒利(Hilary死於公元三六八年)。他大約於公元三百五十年時作普義帖城的主教,他有很好的學問,為人熱誠,有膽量。因他竭力幫助亞拿他修(Ath-ansius,288—377)擁護奈西亞信經(TheNicaeaCrded),攻擊阿利局派,公開斥責羅馬皇帝君士但丁(Constantine the Greet 288-337)是一個「反基督者」,因此遭了這位專制的君王所流逐,被逐至一個地方叫弗呂加(Phrygial)的,和他被放逐的有阿他拿修等人。他們在弗呂加地方聽見所反對的阿利烏派(Arianism)用詩歌來宣傳他們異端的學說,這種學說在當時是很普遍流行的。因此他知道詩歌是有很大感動人的力量,於是他模仿阿利烏派的調式作拉丁文的聖歌,宣傳基督教的眞正意義,糾正那些被異端派所扭曲的思想。拉丁文聖歌作者他可算是第一繼希勒利之後,有一位米蘭的主教安波洛斯(Ambrose 340-397),他是一個大詩人,他被稱為「拉丁教會詩歌的父」,他竭力推進聖樂,他把東方教會的啓應唱頌詩篇的方法,和希臘人的四重唱的方法介紹給西方的教會。他自己寫了很多聖歌,自己配上樂譜給他的教友們歌唱,他們也創辦了一個培養聖歌作家的學校,培養了很多聖樂作家。他的聖歌最著名的稱為安波洛斯聖詠,在今天宗教的音樂史上佔是很有名的。(其聖詠待後再述現在的教會採用他的作品時總不會忘了這兩首聖歌的:一、聖靈臨格歌(見普天頌讚第五十九首,二、晚禱歌(見普天頌【讚第三八七首)。
與安波洛斯同時的又有一位著名的拉丁時人普魯頓他斯(Prudentius348-413),他有「基督教的第一時人」之譽,他五十七歲時才受洗歸於基督,他最著名的傑作是「每日十二時詠」(LiberCathemerinon)、共分十二章和「殉道先聖詠」(Liber Preistephanon),普天頌讚第九十六首之「救主降生歌」,就是從「每日十二時詠」的第十二章中選出來的。「每日十二時詠」的內容是十二首長詠曲:(一)鶲鳴,(二)清晨,(三餐前,(四)餐後,(五)着燈、(六)寢前,(七)禁食、(八)開齋,(九)隨時、(十)喪殯、(十一)正月,(十二)顯現。
在這時候與安波洛斯和普魯頓他斯齊名的,有奧古斯丁(Ausuthine 348-413)從聖歌方面來說,他可以說是安波洛斯的繼承人。他在教會的歷史上是個很著名的人物,他的生平在教會任何一本歷史書都可以見到,他的思想直接影響了這千多年來的天主教,他的名作「上帝之城」(TheCityofGod)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巨著。他是非洲北部希坡城的主教,他對於科學和文學都有研究,十九歲時已成為大學的教授,教授的科目是「修辭學」,「辯論學」,「演講學」等。我們知道他在少年時代是一個放蕩不覊,耽於酒色的人,後來因新約羅馬書第十三章十二、三節的話:「我們要脫去暗昧的行為⋯⋯「」而受感動悔改,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安樂家庭歌」(見普天頌讚第三六八首)就是在他的默思中寫出來的。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1964年第6期第6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04/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示範室】
【禱文】
【聖畫與畫家】
【聖經常識測驗】
【芥子集】
【論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修一助】
【靈裏的禱告】
【青年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