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照顧年長父母和殘障家人的話題引起廣泛的討論。在香港,每當發生不幸事件,有些人就會對照顧者諸多指責,尤其是身為子女的獨力照顧者,更被人冠以「不孝」的罪名!
自從獨力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媽媽,我深切體會到—太沈重的愛,不僅是一種負擔,而且是一種壓力。當我被沈重的愛壓垮後,才驚覺愛一個人,除了要懂得付出,也要懂得放手。有人說,衡量自己愛一個人的多寡,是依據自己為對方受了多少委屈、苦痛、折磨。於我,委屈是來自於不被理解,苦痛是來自於心靈受創,折磨是來自於不懂得設立健康的「心理界限」,導致自己深陷親情綁架的深淵卻不能自拔……
曾幾何時,我曾試着開口訴說內心的傷痛,卻換來諸如此類的質疑︰「有這麼嚴重嗎?」「事情都過去了,為甚麼還記在心上?」「有機會照顧父母是一種福氣嘛,也是理所當然的呀。」為此我強迫自己「放下」,卻總在一些無預警的時刻,發現它仍盤踞心中。後來,我發現書寫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傾訴方式。於是,我用寫日記的方式,把想說的任何東西都寫下來。不用在意文筆好壞,無需隱藏內心感受,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由書寫。
幾個月前,當我再次獲邀撰寫專題靈修系列時,很快便答應了編輯,說自己會寫與照顧有關的內容。然而,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書寫個人故事,有種讓自己躺下、成為一座惡水上的大橋被人踩過之感。因為有些痛苦的回憶把我帶回現場,重新經歷一次心靈衝擊。
所以,我禱告神賜我強健的心靈,正視傷口,挖開瘡疤,透過書寫故事賦予舊傷口新的意義。就這樣,我展開回憶的翅膀去書寫。試過幾次,我邊寫邊流淚,於是停下來,站在窗口深呼吸,舒緩焦慮的情緒。當每次想放棄不寫時,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如果那些創傷與痛楚,不拿出來曬曬太陽,不單不能復原,也有可能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終其一生,被往事綑綁動彈不得。
書寫,是一種自我表達的過程。當我回顧過往經驗,充分體認此時此刻在心中浮現的情緒與感受時,我與「當下」的自己產生連結,得以用新的角度來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書寫故事讓我擁抱真實的自己,也擁抱我的內在小孩。透過書寫,我心裏的想法有機會「被看見」,而不是只停留在腦中「被隱藏」。這個看見,轉化了痛苦之身,並療癒我的傷。可見書寫的療癒力量是何等大!
有人說,經歷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也是要付出昂貴代價的老師。在照顧路上,自認屢戰屢敗,還好我沒有放棄。我相信,愛可以創造奇蹟!每份愛都可以創造新的開始,每段陪伴的路都是難忘的回憶。因此,我一步一腳印的摸索前路,跌倒了就爬起來,抹乾眼淚,繼續往前走……
一切的一切,除了感謝神的看顧和保守,也要感謝與我分隔兩地、從未見過面的G老師。她不僅是我寫作路上的鼓勵者,也是我照顧路上的同行者。十年來,我們透過頻密的書信來往,建立了情同手足的關係。她曾鼓勵我把照顧媽媽的心路歷程寫下來,作為個人見證集《笑看苦瓜人生》的「延續篇」,想不到現在如她所願,真是太奇妙了。
感謝主耶穌的恩手醫治,讓我經歷了這段不一樣的療癒之旅,使我心靈得釋放得自由。每個回憶,交織着眼淚與禱告。一字一句,都是我的心血結晶。而故事的美好結局,全因為上帝這位偉大的編劇和導演。願一切榮耀歸於愛我們的阿爸父!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新會員堂巡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