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見一商場店鋪,店名為Rituals(儀式),讓筆者想起昔日修讀崇拜禮儀學時教授的教導:「基於上主創造的秩序,人類同樣喜歡事物井然有序。並且人生需要儀式:例如結婚時為配偶戴上指環以示盟誓;接受水禮以示公開宣認信仰;主日崇拜記念上主道成肉身勝死復活,信徒同領聖餅聖杯以示與主生命結連。以上一切皆屬禮儀行動,讓人透過具體行徑,有所表示,就是向主表達忠誠、愛慕與信靠。儀式教曉我們要常常回想並記念上主與人類立約。」故此儀式是重要的,禮儀也是活潑而充滿動感的。
然而筆者過往教導崇拜學,曾有部分學員表示,Liturgy(禮儀)是僵硬的—人在崇拜中總要規規矩矩,動彈不得,失去活力,只按程序而行。為何人對禮儀有如此誤會解讀?於是想起筆者曾經參與過的傳統形式崇拜,過程中需要揭開不少禮文書、禱文集、詩歌書。看見部分新朋友因跟不上而放棄揭頁,只集中聆聽,好處是專心一意聽道,然而卻失去參與唱詩及齊頌禱文的機會。幸好當時旁邊有兄姊代為揭頁,好讓新朋友一同參與。這也證明,崇拜雖有美好的論述鋪陳—豐富的程序,以及優美的詩歌編排,但背後必須有配套—有教導及指引幫助,讓不通曉的人盡快融入崇拜。能投入,有參與,深信這是上主樂見。
筆者也曾參與不少新形式既活潑又唱又跳的敬拜,自己縱已踏入不可跳躍的年齡步伐,但見台上領敬拜者「揸咪」高唱,表現力豐富十足,顯露着被聖靈充滿的表情,也忍不住四顧身邊信眾,特別年事已高者,發現大部分節拍都跟不上,歌也不懂唱,只能拍手和應。由於程序中需要連唱四五首敬拜歌曲,見人人站立高唱,若因一己的不便而坐下,似乎顯得不敬及尷尬,惟有繼續忍耐這頭三十分鐘的唱詩時刻,直等歌曲唱畢方能如釋重負,終可坐下的感激之情難以言喻。
其實如何為崇拜編排選曲、如何運作得宜,好讓老中青幼信徒皆樂於參與而不感為難,相信這乃是領敬拜者畢生追求並思考的學問,畢竟崇敬上主是一門獻呈藝術!
簡介:林婉儀,聖樂傳道,現兼任基督教網台節目主持,醉心於教會音樂學習,祈盼藉聖樂宣揚福音。透過開辦凱頌聖詠聖樂中心,幫助教會重建詩班訓練教育工作。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