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學生」情意結


3000 期(2022 年 2 月 20 日)
◎ 解開情意結 ◎ 麥基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般父母都希望子女自小讀書成績優異,而中國人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更是明顯。子女長大成人之後,父母更期望能夠在事業上出人頭地,有卓越的成就。故此結婚生子,也要求童話般的美滿及幸福;直至年老體弱,也願望福壽雙全,死後名垂青史!

  這種不斷追求卓越的人生,除了可以帶來一種滿足感以外,也可以催逼一個人不斷上進,為己為人為社會作貢獻。但另一方面責任愈大,壓力也愈大,因為有「爬得愈高、跌得愈痛」的危險。況且滿足感實在很難滿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或社會中,一種被超越或被批評的脆弱感覺很容易出現。

  「卓越學生情意結」(Excellent student complex)是指一個人自小養成了一種要強迫自己不斷做到最好的心態。網頁’bolchekng.ru’指出,有這情意結的人會出現以下情況:

  一、由於不夠時間應付一些基本工作而感覺非常煩惱;二、同一時間強行承擔去執行多項任務,因而產生無必要的責任感;三、堅持每一樣事情無論大小要做到最好;四、倚賴別人的意見及認同,但不夠膽量作冒險(或轉換)工作或新的嘗試;五、沒有時間反省目前情況,更不懂欣賞自己已經做到的事情;六、不會享受人生甚至不懂得歡笑;七、把別人的批評看得極度嚴重,反會即時產生自卑甚至憂鬱感覺。

  通常這情意結早已在入學時期出現,主要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及要求。可能父母本身就已有這種情意結,因而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也有認為父母本身未能達到自己的理想成就,因而期望子女代替他們補償自己的缺失。間中有些人出生於名門望族,自幼已背負了不能羞辱家門的責任。此外也有學校為求卓越,不知不覺中對略有潛質的同學不斷鞭策,推舉參與競爭,及在同級中互相比較;因此激發了一定要卓越的情意結。

  這心態似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出現,原因可能是他們比較「聽話」(順服)及情緒上倚賴父母。至於男孩,這種情意結比較隱晦,但也深入潛意識的層面上,影響成長發展。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由於時間充裕確實可以專心發展學業或事業,但當長大後社會角色愈來愈多,或晉升到某一個層面的時候,便發現時間及精力不能夠凡事做足一百分;但又由於不懂(未曾學習)把事情分為輕重,因而出現了身心壓力現象,錯過了很多有意義的生活樂趣及發展天份機會。此外,有時又把這種卓越要求加諸同事、家人身上,影響了人際及親子關係。

  舊約聖經有一位「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卓越學生,就是撒母耳。在《撒母耳記》的描述,他自小被母親送到先知學校裏學習,師傅是以利先知,而師傅的兩個兒子與他一起成長。祇可惜這兩個同輩長大後憑藉父蔭貪贓枉法,臭名遠播,終於死有餘辜,更令父親因而暴斃。反觀撒母耳聽教聽話,被上主重用,接替以利成為偉大及受權膏立王帝的先知。

  

  解結小貼士

  一、 孝順父母並不等同要完全達到父母的期望。

  二、 認識自己的優點及缺點,並發揮所長。

  三、 凡是認真及盡力去作,但不一定要完美。

  四、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其他人的卓越表現可作鼓勵,但沒需要優勝於他們。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