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圖書館


2978 期(2021 年 9 月 19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真人圖書館(human library)的理念源自丹麥。第一次的公開活動是二零零零年,主題是「終止暴力」。真人圖書館的閱讀對象不是書本,而是人。透過人講述他的遭遇,讀者的聆聽和發問,閱讀就發生了。真人圖書館的真人故事可以是任何一個人的故事,但這不是真人圖書館的原本設計。它有特定的對象,就是那些曾遭歧視、社會排斥或標籤的人之故事。出席真人圖書館的講者多是受歧視的性小眾、殘疾人士、少數族裔。透過講故事和聽故事,講者與聽者相遇了。這相遇不純是資料的傳遞,而是情感的相遇。因對話沒有太多限制,講者與聽者的互動可以深入和自然。對講者來說,講故事和接收問題的過程為他提供反思和整理生命的機會。另一方面,聽者不但認識一個少機會接觸的陌生人,更從聆聽中,他消除對講者的歧視。真人圖書館從丹麥開始,但已在不同地區發展,包括香港。

  每場真人圖書館約五十分鐘。講者須要準備他的故事和有焦點,講者先講十五至二十分鐘;之後,聽者就自由地回應和發問。策畫者不需預先設計甚麼問題,讓聽者決定他們想多了解的課題。雖然真人圖書館是真誠相遇,但也可能會製造傷害。例如,聽者對真人沒有興趣、反應冷淡或聽者發問一些令講者不舒服的問題。講者需要知道他有不回答的權利外,也要知道自己情緒。此外,策畫者可能需要介入,避免將閱讀氣氛陷於破壞性。至於是否要為聽者組織活動後討論?這不是必須,但可以考慮,我們可視為閱讀分享。

  真人圖書館對生命教育有很重要的意義。第一,相遇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真人圖書館就是強調面對面和互動的教育,並講者與聽者從中獲取新的經驗和反思經驗。第二,生命教育常說的生命影響生命,這在真人圖書館發生了。除了消除歧視外,特別聽者經驗了不同層面的轉化,即知識、道德和宗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咀嚼聖經】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