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次在砂拉越的小城詩巫,黃昏時份獨坐河畔涼亭,突聞雀鳥啁啾鳴叫,抬頭一看原來是羣鳥歸巢,漫天小鳥飛越拉讓江朝市區進發,後來到不遠處的市區看看,樓房屋簷下原來築有密麻麻的鳥巢,問當地友人那是甚麼鳥的巢,他說多數是燕子的窩。
香港原來也有不少燕子。據香港觀鳥會的調查,本地的燕子品種主要是家燕(燕科) 和小白腰雨燕 (雨燕科)兩種。而在二零一九年,共紀錄到一千七百八十三隻家燕及一千一百七十四隻小白腰雨燕。
若要一窺本港的燕子,新界北部和東部有較多的小白腰雨燕; 而家燕除了在鄉郊可見到,也因為牠們喜歡在騎樓底築巢,因此在舊區如深水埗、長沙灣一帶,也不難看到牠們的蹤影。
例如在舊北九龍裁判法院外牆,就可以見到燕巢密密麻麻地堆疊在高高的法院屋簷下; 而在法院附近的唐樓騎樓底,也可以看到不少燕巢。每逢近黃昏,燕子就從九龍水塘一帶的山嶺飛回市區,其景象也多少似詩巫的百鳥歸巢,只是規模較小而已。
燕子父母辛苦築起一個家,才可以生兒育女。父母輪流孵蛋,蛋破後幼鳥孵出,父母又要辛勤輪流餵食。那次在詩巫,就見到燕子爸媽接力叼來昆蟲給兒女,兒女一口吃掉後,父母又叼來另一隻,逐隻逐隻餵雛燕,正是《燕詩》所云「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以前中學國文課必讀白居易的《燕詩》,那年在詩巫,在拉讓河畔見到萬燕回巢,也赫然背出詩中的幾句:
「梁上有雙燕, 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 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 索食聲孜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