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就是溝通


2960 期(2021 年 5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傳播從中文字義而言是播送訊息,固然包括播送者與接收者兩方面,但可能流於單線關係,不過英文communication,以com作為字根,包含雙線關係的溝通,所以除了傳播之外,也包括交流與建立。因此傳播應從人的實況開始,約翰福音一章四十六至五十節描述耶穌呼召腓力與拿但業,拿但業曾向腓力質疑耶穌出生於拿撒勒,份屬地位低微,但腓力邀請拿但業來看,耶穌看見他立即稱讚拿但業沒有詭詐,此舉使他大惑不解,原來遠在腓力還未接觸耶穌之前,耶穌早已察覺他在無花果樹底下,所以拿但業立即宣認「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第49節)因此傳播應從人的實況開始,耶穌在拿但業所在之處與他相遇。

  James Sellers在《傳播與神學》提及田立克(Tillich)認為今日基督信息的傳達,必須指出福音的實存意義。「那就是說福音的意義乃是我們人類個人生活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才能完成?我們固然不能「不斷將教義像石頭一樣扔到人們的頭上做為答覆,卻對他們的問題並未答覆。」不過也不是極端「為耶穌作廣告,像某些教會所作的,如同一個人為一種新牌子牙膏作廣告一樣。」歸根結柢,我們必須努力指出:「基督教的信息乃是人的真正實存中所包含之問題的答覆。」(第301頁)

  其實兩個人的真實相會,就是傳播,中國人以仁作為最高道德境界,固然是指生命的核心,也可指二人為仁,就是兩個人相遇的合理相處之道。我們可從約翰福音四章一至二十六節,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井旁相遇,透過不同層面的對談,加深彼此的關係,從撒馬利亞婦人對耶穌稱呼的不斷改變:猶太人(指出藩籬)、先生(比較禮貌)、先知(開始佩服)乃至最後確認祂是彌賽亞,最終建立生命的深度關係,便可見一斑。

  現代人每天皆從不同社交網絡,接收不同的訊息,接觸不同的人羣,在虛擬真實的背後,我們不但很難與人建立深入關係,更遑論進入生命層次,尤為困難的是往往全單接收,不假思索,立即轉寄,到底孰真孰假,難以辨別,求主賜我們智慧與愛心,珍惜每次的傳訊,從而建立如拿但業和撒馬利亞婦人與主耶穌的緊密關係。

  翁傳鏗(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