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的歲月


2956 期(2021 年 4 月 18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每年在復活節假期前後的個多星期,都是香港「影迷」、「影痴」一年最「狂」的日子,因為「香港國際電影節」又在這段時間「開鑼」。

  香港國際電影節已來到第四十五屆,筆者從讀大學開始差不多每年都會訂票看戲,只是到近年對電影節的熱情才慢慢減退。那時一次過訂二、三十套,期間看戲的時間表排得滿滿,但要配合得天衣無縫。以往最瘋狂的日子,特別是在公眾假期的那幾天,從文化中心只有十五分鐘乘坐天星小輪「趕場」到大會堂,又從大會堂只有十五分鐘「打的」到藝術中心,曾經一天從中午「追趕」看五場,一直到午夜才帶着疲憊的身軀回家。又試過看過一套片長五小時的特長電影,雖然有中場休息的時間,但的確是考驗個人耐力,那些節奏異常緩慢的影片,可能十分鐘都沒有轉換鏡頭,雖然睡着了,到睡醒的時候還是那個鏡頭。又曾兩天之內,看完一個心愛導演的所有作品。現在回看「我的電影節歲月」的確「蠻瘋」的。

  其實這分「狂」、這分「瘋」都是來自對電影「先睹為快」的「虛榮」,就是每年世界各地最新、在三大影展(康城、威尼斯、柏林)獲獎的作品或是熱門話題的電影,其實電影節過後,這些矚目電影,發行商都會陸續「上畫」,只不過快人幾個月觀看而已。

  不過,電影節的真正魔力在於對電影熱愛的氛圍,一羣影迷在這十多天的電影旅程,全程投入在電影之中,更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同道中人,或電影製作人參與甚至分享。多年前筆者便認識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影迷,他說他非常喜愛亞洲電影,所以香港電影節是他每年窺探亞洲電影的好機會,這樣的「電影嘉年華」,自然有它的「粉絲」。

  然而,近年網上串流的技術已相當成熟,無論電影、電視節目或音樂都開拓了新天地,一些影片串流服務商更積極參與製作,電影製作不再是電影公司的專利,現在觀看電影的行為也要重新定義,加上這兩年疫情關係,能買票到電影院參與電影節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