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情 (八)


2956 期(2021 年 4 月 18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這星期六剛好有事外出,在地鐵附近遇見了賣旗的人,心裏有一種久違了的感覺,像老朋友很久沒有見面,在街上偶然碰見!

  疫情之前賣旗活動是每星期三、六的早上都會進行的事,但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常規的事都不能進行。

  不要少看這一面旗,它的背後代表着龐大的人力物力,是一項很大的總動員工作。不過賣旗所籌得的款項不一定是很多,但所花的氣力實在太大。那為甚麼這費勁的活動,可以一直維持下來呢?

  原來賣旗這項香港獨有的慈善機構活動,始於戰後五十年代,當時是一面小紅旗,後來紅旗演變成附上大頭針的紅色雞毛,及後再演變成印有慈善團體標誌小貼紙,而錢箱則演變成錢袋。

  有人在網上分享賣旗的感受,是參與義工服務的滿足感,特別近年來許多機構倡導父母帶着孩子一同參與,在過程中經歷有意義的親子溝通,不單風雨同路與孩子一同經驗,而且也讓曾經參與過的家長把他們的善心、奉獻的精神傳遞下去。至於中學生一直都可以透過校內參與這項慈善活動。在社交上,賣旗是一項挑戰孩子主動,提出「請求」的練習。即使遇到拒絕,也可以讓孩子有機會分析、觀察,並學習調整語氣及態度以致他可以獲得成功。

  所以賣旗活動雖然是義工活動, 但對參與的人實在受益很多。當中施比受更為有福,打破城市的冷漠感是又實在又到位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