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八人葬大墓


2954 期(2021 年 4 月 4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世界各地基督教墳場的氣息,通常在肅穆中瀰漫一股平靜緬懷的安寧。檳城基督教墳場與「恆河外方傳道會」福音站僅有一街之隔;來到倫敦傳道會宣教士墓前,竟是一記愕然的震撼。

  這是一座特大墓,按圍繞墓壁的幾塊碑石,這裏竟有三個家庭共八人合葬其內。按逝世的時序,包括恩士(John Ince)一家、貝敦 (Thomas Beighton)、包森夫婦(Johann Georg Bausum)。

  恩士在一八一八年一月受按,二月偕妻子 Joanna Barr 出發,九月到達馬六甲。同年十月長女 Matilda 出生,她是家中唯一健康長大的。恩士在英華書院經歷學習與失意的交纏,於一八一九年六月轉往檳榔嶼。此後幾年家庭接連驚變,年年哀傷。一八二零年二女Caroline Rachel夭折;一八二一年三女Eliza夭折;一八二二年妻子在產難中與新生男嬰同離世。恩士在一八二五年病逝,按夫婦遺願同葬於喬治市基督教墳場。

  貝敦在一八一八年偕妻子 Abigail Tobitt出發往馬六甲。他們與恩士夫婦同船,日後也同行事奉;最後主持恩士的安息禮。貝敦在英華書院同樣經歷學習與失意的交纏,率先於一八一九年四月轉往檳榔嶼,建立恆河外方傳道會的第二個福音站。他一直在喬治市二十五年,至一八四四年離世;墓碑突出標明,他服事馬來人。貝敦離世時,也是恆河外方傳道會結束事工的日子;妻子隨後在一八四六返回英國。

  Maria Tarn 隨台約爾於一八二七年初到喬治市,於一八四四年身為孀寡重返舊地;一八四五年再婚而翌年離世。由喬治市到馬六甲,後來在星加坡,Maria都熱切女子教育;她的墓碑突出刻劃這項服事。包森在一八五五年離世,葬於倫敦傳道會宣教士的墓中;墓碑卻一如弟兄會的風格,只有名字及離世日子。

  檳榔嶼、馬六甲、星加坡三處英國佔治的港市在一八二六年組成「海峽殖民地」,發展重心移往星加坡。喬治市福音站原本已人力短缺,此後更形短絀,也許因而令同工的墓葬看似因陋就簡;經後人加以整理,共建一墳。然而墳墓內藏的生命長久不息,崩蝕墓碑背後的生命故事,不會磨滅。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