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看世界
第 2942 期(2021 年 1 月 10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料不到事隔半個世紀,這間叫「保安郵票公司」的店子仍屹立不倒,而且舖面裝修和櫃檯擺設也沒改變,堪稱五十年不變。
昔日香港年輕人多喜歡集郵,包括世界各地的郵票、具紀念價值(例如奧運會、二戰紀念日、登陸月球)的郵票,以至各式首日封等等。小小的郵票就好像一扇窗,幫助我們認識外面的世界。猶記得六、七十年代,我們尤喜歡搜集越南和中國內地的郵票,由此認識了許多政治人物以至世界大事,不論是越戰、文革抑或日本崛起,小小的郵票道出了背後的一些故事。而小時候即使遇上甚麼不如意,受了甚麼委屈,只要匿入房間,從抽屜拿出郵票簿,一頁一頁的翻看,就彷彿與身外的世界結連,鬱悶一掃而空。
又記得父親因為曾旅居美國,有許多美國的親友,而他們又常有書信往來,每次父親從信箱取出親友寄來的信,拆開之後總把信封交給我,我便小心翼翼的把貼有郵票的部分剪下來,然後浸在水裏,待郵票甩了出來,再用紙巾包裹住郵票直至風乾,才把郵票珍藏在郵票簿內。
每次翻閱郵票簿,就好像檢閱往昔的歷史。郵票不單道出了歷史,也道出了我們一代的成長故事。現在新一代不再對郵票有興趣,事實上自從有了電郵和手機,他們也用不上寄信,他們看世界不是透過郵票,而是透過從手機的小小熒幕,這是兩代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