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街2號


2894 期(2020 年 2 月 9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位於土瓜灣的「聖公會牧愛堂」具有幾項獨特色彩。堂會是香港第一間採用「國語」、即現時多稱為「普通話」的聖公會羣體。按照聖公宗的傳統,每一所堂會都有其代表徽章;牧愛堂也不例外。然而除了正式的堂會徽章,牧愛堂在其內部應用中,常會保留一個沿用已久的舊日會徽!

  從〈使徒行傳〉第二章的記載可知,教會建立於運用「母語」來宣講天國福音;因為母語是每個人最感到親切,並且能夠完全明白的語言。香港最早的教會,「香港佑寧堂」和「聖公會聖約翰座堂」都採用英語;因為香港開始建城時,聚會的都是洋人。香港最早的華人教會,現時「香港合一堂」採用「粵語」;因為最早來香港謀生的是「廣東人」。母語教會,是順理成章的傳道策略。

  漸漸地廣東「客家」地區有大量民眾遷來香港謀生,於是產生了當初採用「客家話」,現時的「崇真會」。繼而廣東「潮汕」地區大量民眾遷來香港,於是產生了採用「潮州話」的教會。母語教會,是香港教會發展史的重要一頁。

  香港就在廣東,因此廣東地區各族羣遷來謀生定居,自然而便利。相對之下,從中華大地遙遠的北方遷來的民眾,自香港建城的一百年來,都不成氣候。直至抗日戰爭及之後的內戰期間,才開始有較多操「國語」的「北方人」遷來香港。因此香港的「國語教會」在上世紀中期才紛紛成立。

  在一九三八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的翌年,一些北方「中華聖公會」的信眾來到香港,開始定時聚會。經過多年努力,至一九五五年建成現時的牧愛堂。由於羣體的「中華」淵源,起初設計徽章,是一朵五瓣梅花的外形,中央是十架,表達福在中華的意願。

  正如其他母語教會面對的社會轉變,現時一代都用粵語了。然而牧愛堂內部依然使用那舊日徽章,聚會中「讀經」及「唱詩」亦採用普通話;她忘不了中華。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