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4 期(2020 年 2 月 9 日) ◎ 牧心世情 ◎ 陸輝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社會一般的共識是政府要減低內地進港人流,甚至封關,以斷絕疫症源頭,才能集中精力來應付港內的個案,至於是否要以罷工方式來抗爭,則是一個個人的道德抉擇。道德的抉擇模式可歸納為四大類:
一是無道德主義,抉擇時不用考慮道德因素。
二是局部考慮道德因素,以局部理據來支持道德抉擇,例如電台的烽煙節目已有立法會議員以政府在警暴問題上沒有作出道德抉擇,因此在醫護罷工上支持罷工而不用考慮道德因素,不用處理兩者相關的程度。又例如在此次罷工上,將某些道德因素放在另外的因素之上。
三是全面考慮道德因素,作最終的抉擇,並且為抉擇負責,例如好些醫護專家便作出呼籲。全面考慮包括三個元素:準則的元素、處境的元素、及動機的元素。準則是標準,對信徒言,聖經有可教導可以在此問題上指引及遵守的。處境是抗疫的處理方法,以一刀切方式封關導至相當數量無辜者受影響;抑或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方法來平衡抗疫與影響無辜的程度。動機則是個人的考慮,基本上是為了甚麼原因作出決定。
四是道德主義,抉擇時考慮自己的責任及他人的需要。
最終的原則,如保羅所言,「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各人需作出判斷及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