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約文獻看屬靈爭戰
 仰望神恩典憑信心應對


2866 期(2019 年 7 月 2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中國神學研究院已於七月八日晚上舉行「不能逃避的戰爭」新約聖經講座,講座由該院副院長張略博士及延伸課程主任余振陵博士主講,透過兩約文獻,從猶太傳統看性與終末之爭戰,解釋信徒「善念與邪情之爭戰」和「光明與黑暗之爭戰」兩個不能逃避的爭戰,講座共有三百八十人出席。

  首部分講座由張略博士主講,他先處理人為何有「惡念」的問題。他表示,猶太教的傳統中,早就有「善念」相對「惡念」的概念;然而,直到兩約之間的第二聖殿時期,在以色列民被擄的慘痛經歷後,拉比們才認真考究「人有邪惡傾向」的問題。舊約時期的猶太人相信,只要當人開始專心研讀律法書《妥拉》,「善念」就會得到啟動。在《妥拉》指導下,人的「理性」能帶動人的身體作出合宜的行動。

  彼此認罪代求 憑信面對爭戰

  張博士續引用一些猶太拉比的意見,解釋人的「惡念」是與生俱來,並且可以仔細地將「惡念」分成七種類別,包括邪惡﹑未受割禮﹑不潔﹑憎恨﹑絆腳﹑石心和隱藏。但猶太的拉比並不認為人的「惡念」是來自上帝的心意,因為神從沒有吩咐人作惡,也未曾准許人犯罪,若有人說是神叫人犯罪,他就是欺詐之子。據《死海古卷》及《以斯拉四書》記載,人的「邪惡」是來自個人的選擇,人應致力克服自己的邪惡傾向,因為這與神所賜人的「自由意志」與「慾望」有關的。

  他指出,從新約及早期基督教的文獻可見,「慾望」與「渴望﹑渴求」是相通的,「慾望」為一中性詞,是推動人作行為的力量,當慾望得到恰當地呈現時,就能收造福之效,就如生兒育女﹑修橋築路等創造性的行動;當慾望不能受控,或是過分地呈現的時候,就是「邪惡的傾向」,繼而演變成「惡念」。

  張博士重申,人是與生俱來懷着「邪惡的心」,也是「邪惡的根」。基於這劣根性,人會自然地拒絕承認這項事實。《雅各書》的作者已描述人拒絕承認的表現,如兩面人﹑不專一﹑自我欺詐等。張博士沿用《雅各書》觀點,提出人在「善念與邪情之爭戰」中的解救方法—從個人而言,要留心於神的道,並且將所聽的道行出來(一19-25)。

  他坦言,人是有劣根性,但上帝已藉聖經揭示祂的生命之道,若有缺少智慧的,該求那厚賜與眾人又不斥責人的神,神必賜給他。(一5-25)因此當得着從神而來的智慧時,人就有能力分辨善惡,逐漸領略如何跟隨神的標準行事;另一方面,當信仰羣體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一19-25)時,神醫治的力量就會從此而來,可見神的恩典遠遠大於人的「慾望」,因此信徒是可以憑着「信心」仰望神的恩典及面對爭戰。

  忠心持守真道 遵行上帝旨意

  講座的第二部分,由余振陵博士從天啟傳統中看信徒如何在個人內在的「善惡之戰」,面對外在世界的「光明與黑暗之爭戰」。余博士以猶太傳統的文獻“War Scroll”作為新約《啟示錄》的平行對照。他發現早期教會在磨難的日子中,仍然繼承昔日猶太傳統對「終末戰爭」的觀念。他們相信神的子民所面對「磨難」會比往日的一切痛苦更甚,惟每段時期的「苦難」都會引向永恆的救贖。

  他續言,不論是舊約還是新約的天啟文獻,都有指出「光明之子」在天上已經勝過那「黑暗之子」,勝利之歌早已在天上奏起。現在,地上雖仍見「黑暗之子」的殘餘力量,但神的子民是可以藉着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救恩,展現出道德的聖潔,藉着個人內心的「善惡抉擇」,信徒能參與「光明之子」那份榮耀的得勝──在地上,就能感受天上的得勝榮耀。因此,余博士勸勉與會者,要忠心持守神的道,因着得勝的盼望已從耶穌基督得到確據,如此,信徒只要存心順服,並勇於遵行神的旨意,就能面對「不能逃避的爭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