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轉向


2826 期(2018 年 10 月 21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然而, 我對你們說……」

  在現象學、哲學家舍勒(Max Scheler)看來,「登山寶訓」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揭示了一個全新的價值世界,這個價值世界根植於一個嶄新而具體的愛的秩序之中。

  在希臘文化中,愛只有一種向上的方向,從較低價值向較高價值發展,從較低知識趨向較高的知識。在觸及愛的本質時,古希臘思想家都是採取一種向上的方向:無形趨於有形,低級趨於高級,不完善趨於完善,表像趨於本質⋯⋯

  基督教的愛,作為一個從整體上來說的新事件,在朝向愛的上帝的同時,愛的方向也俯身向下:愛你的鄰居、愛悲哀的人、愛受苦的人、愛罪人、愛至善和神聖,也俯身罪人,接近貧窮、卑微、受歧視的人,如彌賽亞對罪人。這與古希臘、羅馬人的態度相反,他們不願意與社會地位低下者為伍,視之為承認自己是低賤的人。而平等和互愛,卻恰恰是通往基督的唯一途徑。

  舍勒被稱為「愛的哲學家」,他說:「在人能夠思維或意願之前,就已經是愛的存在」。他批評亞里斯多德化帶來的新的基督教經驗忽略了基督之愛,即趨向愛的上帝,為此,人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理性的層面,還有內在的呼召,必須為他的鄰居做點甚麼。

  從愛智慧,轉向愛上智(「上智」是一個經典的漢譯,從上頭而來的智慧),「上智」包含着「向上」和「俯身向下」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構成整體的、完整的人。在這個意義上,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是趨向愛的上帝的未知的「X」。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