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看苦難意義
 學習與困境共舞


2826 期(2018 年 10 月 2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每個人都會遇上困境,有時希望與之對抗,卻帶來了更壞的後果。拉法基金會已於九月二十九日舉辦「與困境共武?共舞?」講座,由註冊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播道神學院新約科副教授梁美心博士、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擔任講員,從聖經中的苦難意義,再思如何與困境共舞。

  康貴華醫生的兒子自小就受到嚴重濕疹的困擾,痕癢不止,不斷脫皮和滲血,更因而沈溺打機以圖逃避困苦。夫婦倆多年來一直為他試盡不同方法,希望幫助兒子脫離濕疹之苦,卻不自覺間給了兒子壓力,康醫生說:「我與太太焦點錯放在與病『共武』,卻缺乏體會兒子內心的痛苦。」

  後來他才知道兒子不希望再接受新治療,帶來再多的失望。康貴華醫生提醒與困境中的人同行時,應多感受他們的孤單、無助和無望,多給他們機會去表達。最後兒子在伴侶同行同禱下,明白到體驗苦難能幫助他理解他人的痛苦,從感到神的恩典不夠用到變成夠用。康醫生鼓勵會眾,苦痛是生命中有獨特的角色,不應只想着清除,應學習與之共舞。

  「很多人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會問為何要發生在我身上呢?」梁美心博士說,從聖經角度看苦難,是源於亞當夏娃犯罪而令世界出現苦難。人活在不完美和犯罪的世界裏,不論是基督徒、非基督徒,好人還是壞人,一生中不同階段或多或少都面對困境和痛苦。

  她續言,聖經有不同角度談及苦難的原因,有些與罪有關,有些則無關,例如路加福音十三章,耶穌反問被彼拉多殺的加利利人是否比沒有被殺的更有罪?以及西羅亞樓倒塌壓死的人是否比沒有被壓死的更有罪?「經文讓我們看到,一個人面對苦難或困境不一定與罪有關。」在約翰福音,門徒問及耶穌,生來就是瞎子的人是否其父母或祖宗犯罪所致?耶穌隨之否定,並謂要在瞎子身上顯出神的作為與榮耀。

  梁博士提醒,面對困境先不要指責對方做錯事,這不是必然的原因,也應接受有時候無法解釋為何困境會發生。當約伯經歷苦難,他問神為何(Why)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卻找不到自己的罪,直至耶和華向他顯現時,將他的「Why」轉到「Who」,將約伯的焦點從為甚麼轉向所信的是怎樣的神,才知道原來約伯的受苦與靈界有關,撒但控告神賜福約伯,所以讓他面對苦楚,「約伯到最後也不明白事件背後發生的事情,但過程裏面明白神是怎樣的神。」當我們面對困境的時候,要將焦點從困難轉向神,慢慢在過程中得到釋放。

  「我們經歷苦難並非無目的和意義,我相信掌管我們生命的神,在生命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懷着賜平安的意念,當我們在苦難裏面時,可以去問神想我們學習怎樣的功課。」梁博士提醒。她並指出,苦難能讓人看見自己有限、軟弱和不足,轉向倚靠神,磨練生命成長,「神並無應許我們沒有苦難又或一帆風順,當我們在苦難裏面,神可以將不好的咒詛化成祝福,讓我們領受屬靈益處,並將所經歷的成為別人許多的祝福。」

  葛琳卡博士從心理學指出,人面對壓力或創傷後會產生逃走、搏鬥和僵凍行為三個不同反應,困境中的人會產生憂慮及內在矛盾。他們被困在恐懼中,形成自我捆綁,扭曲事實,製造假象,以作自我保護,「但這種防衞機制會形成自困。」她解釋,困境中的人懷有受害者心態,繼而自怨自責,逃避沈溺、落入自困、努力抵抗、引發情緒,不斷地惡性循環。但轉向神的人會承認自己的限制和軟弱,接納自己,表達需要援助,接受從神或人的幫助,努力抵抗,與困境共舞,「困境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心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